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新晋江人”是如何留住和融入的?

www.ijjnews.com   经济日报  2015-10-21 17:18
  

  城中村变身安置小区

  桂华苑小区位于晋江市中心,是晋江市梅岭组团改建项目的安置小区。小区由19幢20多层的高楼组成,小区内建有小广场,凉亭甬路绿植一应俱全。广场上的展板上有小区建成前后的对比图。同样是这块地段,开发前是密密麻麻凌乱不堪的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配套设施不齐全。庄高峰老人是迁入小区的原居民,他家有9口人,按照宅基地置换政策,共置换了好几栋楼房,总面积超过700平方米。庄高峰说,置换政策是原地安置,小区建设期间按月发放过渡费,安置补偿方式实行“七个换”,被征迁百姓的土地房屋不但可换安置住宅、换现金,还可以换店面、商场和股权。村集体原有的耕地并不在置换范围,由村民自行选择继续耕种或进行土地流转。由于安置小区地段优越,配套齐全,实现了与商品房等质等价,村民们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记者了解到,梅岭组团改建工程由第一批4个项目组成,涉及15个村(社区),总占地面积7500亩,拆迁房屋面积195万平方米,涉及5000多户、2万多人。在规划中,总用地面积的12%用于安置房建设,40%用于公共空间及生态养护,15%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5%用于教育医疗文化民俗保护,其余28%用于商业开发。改建工程全部完成后,小区可容纳人口从2万增加到25.6万。在完善安置小区周边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休闲等各类公共配套设施的同时,建立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使居民充分享受到市民化待遇和高品质的生活。

  现代化功能与地方人文相结合,是此次晋江市城中村改造的一大亮点。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与桂花苑小区相隔一条马路,126亩占地面积,其间分布着具有闽南民俗文化特色的文物、古厝和宗祠,其中有些是从其他改造区域拆运过来原样复建的。晋江市将此地块视为城市演变的活化石,也作为维系晋江籍贯台港澳同胞和侨胞的纽带,规划为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区,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晋江市市长刘文儒介绍说,通过城市改造更新,全市近5年每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先后推进18个“城中村”片区改造,拆迁1300多万平方米,建成65个现代小区。

   让农村和城市拥有相同的生活品质

  晋江市南部的运伙村是晋江市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这个415户人家的小村庄拥有国家级全民健身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福建省文明村等10多项荣誉称号。走进村子,只见一座座二层楼房沿环形村道而建,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村道两旁建有路灯,设有垃圾箱。运伙村党支部书记许锦芳说,村里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资金,完成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拆旧建新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全村各主要道路及文化楼、戏台、篮球场等公共场所全部实现路灯照明;每年都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活动,全村所有道路及居民房前屋后的绿化率高达80%。村里安排5名保洁员每天定期2次进行环村清扫,全村共设立300多个垃圾收集箱。

  刘文儒说,市里对城中村改造的思路是让城市更像城市,对农民市民化的思路是让农村更像农村,让农村和城市有相同的生活品质,又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按照晋江“美丽乡村”5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底,全市30%以上村庄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打造60个运伙村这样的“美丽乡村”。

  晋江从两个方面缩小城乡差距,一个是民生待遇,每年把60%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建设,构建起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7个民生体系,不管农民、市民,享受同等民生待遇。比如,提供每人1000元免费就业培训,培训近10万人,70%是进城农民;低保、五保执行城乡统一标准,2006年起就实现了城乡医保和新农合并轨,率先在全省实现全民医保;2012年起对公办高中及中职学生免学费,每年有4万名学生受益。

  另一个是基础配套,近3年共投入77.5亿元,打通41条城市主次干道;投入7.2亿元,建设21个公园;公交、自来水、环卫、园林绿化、治安巡逻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年,又推动便民服务、审批服务向镇村覆盖,让农民不出村就近享有市民化服务。晋江市财政每年安排约1.45亿元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另外再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

标签:新晋江人
稿源: 经济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