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新晋江人”是如何留住和融入的?

www.ijjnews.com   经济日报  2015-10-21 17:18
  

  左图 外来务工人员在晋江市社保服务分中心办理新农合异地结报

  右图 晋江市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运伙村的体育场。晋江市已经实现了公交、自来水、环卫、园林绿化、治安巡逻五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内的一幢近代建筑。晋江市在城中村改造中规划出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区,保留了大量有闽南民俗文化特色的文物、古厝和宗祠

  一年前,国家确定了第一批62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试点一年来进展如何?在哪些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近期对多个试点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福建省晋江市是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试点城市,本报记者跟随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研组参与了对晋江市的调研。

  晋江是一座与外来人口渊源深厚的城市,城市得名于辖区内的河流晋江。公元4世纪的晋朝,大批中原百姓南迁至此,因怀念故土将此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中原百姓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使这片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今天,晋江市又将外来人口纳入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市民化、本地化、一体化”的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目前,晋江市有流动人口110万人左右,与晋江户籍人口基本持平。晋江市正在努力使流入人口享受同城同待遇政策,帮助他们的家庭提高发展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进得来、留得住、能融入、幸福多、发展快的“新晋江人”。

   外来人口享受三十项市民待遇

  在晋江,外来工作人员到来后的第一件事是办一张居住证。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下设社会保障分中心,分中心常务副主任范飞跃告诉记者,晋江自2011年起试行居住证管理制度,赋予外来人口市民化待遇。至今,持有居住证可享受的福利待遇已增加到30多项,涵盖新农合、医疗互助、义务教育等30项市民化待遇。

  记者在《居住证办理须知》手册上看到,申请条件很简单,“年满16周岁,拟在晋江居住30日以上,有稳定住所”,办理人免交工本费。居住证实行每年检验签证制度,逾期失效。范飞跃说,外来人口可以在“市、镇、村、企”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所)、居住信息采集登记点申领办理居住证,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理居住证190多万张,尚在有效期内的有110万张。

  持居住证者享受的市民待遇包括: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申请创业贴息贷款和住房贷款,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补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申购保障性住房,申办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

  在晋江,有21.53万外地学生就学,占学生总数的60%,而且这些学生中93.2%就读的是公办学校。持居住证者的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12年义务教育,参加中考,并试行异地高中会考。达到一定居住年限后,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落户。

  在社会保障分中心新农合业务办理窗口,记者碰到了来办理异地结报的重庆垫江籍务工人员赵守国,他正在填写一张《晋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外就医补偿登记表》。“我只需要填好基本资料和就诊医院的名称,就可以等着报销了,还省去了往返的路费。”赵守国说。

  新农合办理窗口工作人员王汝娟告诉记者,新农合异地结报自2010年1月起实施。目前正与江西省余干县、鄱阳县洽谈,这两个县也是晋江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地。

  受益于晋江市的积分优待政策,安踏公司员工胡智敏今年5月刚刚在晋江市以每平方米3900元的优惠价格申购了一套安置房,而同样地段的商品房价格是6000元左右。

  晋江自去年开始实施积分优待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每年提供1000个公办学位、1000个安置房购置资格,享受“超市民待遇”。晋红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九中队副大队长吴迎洁介绍,积分项目包括居住年限、社保参保年限、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等项目,每年按分数高低取前1000名。2014年度受理3万多人申报,2015年度,全市申请参加积分排名人数达24538人。

  此外,对没有住房但愿意将户口完全迁入的外来人口,晋江实行“无房落户”政策,只要有稳定收入、固定居所均可在企业、社区集体落户,与本市户籍人口享受完全均等待遇。2014年以来已经新增落户1.9万人,全市已有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集体户”,19个镇(街道)、391个村(社区)均设立“集体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新晋江人
稿源: 经济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