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春节记忆】90后吴鸿鹏:除夕夜,与奶奶一起蒸碗糕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2-11 08:24
  

  刚出锅的碗糕热气腾腾、“笑口常开”。

  2013年底,小吴和奶奶在紫帽老家合影。

  晋江新闻网2月11日讯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每一代人对于春节的记忆也随之不断发酵。这不,谈起春节印象最深的事,90后的吴鸿鹏说,儿时除夕夜,和奶奶一起蒸出热气腾腾、“笑口常开”的碗糕最是难忘。

  据小吴回忆,在他童年时代,每逢春节最期待的就是“围炉”过后,他跟着奶奶把提前一天发酵好的米浆取出,“联手”为全家人蒸出香甜可口的碗糕。

  “那时我们用的都是那种烧柴火的大锅灶,每到要蒸碗糕时,我们就会先去劈很多柴或是爬到树上折些枯树枝回来。”小吴说,除夕下午,年过半百、身材瘦小的奶奶就会爬到树上,将一些枯树枝砍下,小吴就在树下整理好奶奶丢下来的树枝。祖孙俩你砍我捡,很快就能垒出一大堆“烧火神器”来。

  “蒸碗糕时,一定不要数锅里有多少碗,不然脸上会长麻子。”“前面15分钟一定要用旺火,才能蒸出有笑脸的碗糕。”这是奶奶在蒸碗糕时都要叮嘱小吴的,年年如此。除此之外,小吴和奶奶都是分工合作,小吴为大灶填“燃料”,奶奶则掌管着锅里食物的火候,不时指挥着小吴添柴的速度。“由于奶奶比较矮小,不时得踮起脚来观察锅里的变化。”小吴说,蒸碗糕的画面已过去十多年了,但始终忘不了炉火映衬下的奶奶的样子。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祖孙配合,饱含祝福的“笑脸”碗糕便出炉了。“奶奶总是赶紧先拿一个犒劳我,然后再叫上全家人一起来品尝。”小吴说,当时吃着有些烫嘴的碗糕,特别开心。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奶奶便又拿着出锅的碗糕赶到村里的寺庙“坐夜”,为全家人祈福,直至清晨。

  “可能有十多年没再吃到奶奶亲手做的碗糕了。”采访即将结束,吴鸿鹏说,自从家里的大灶被燃气灶取代、自从搬进楼房,就没再和奶奶一起合作做碗糕了。去年,奶奶突然离世,“儿时充满奶奶味道的碗糕也只能靠回忆了。”

  “很多感情走了就回不来,好好珍惜、善待周围的亲人、朋友、陌生人。”如今,加入晋江志愿者大军已近五年的吴鸿鹏表示,做志愿工作不仅帮助了别人,也让他更加理解了“大爱”的含义。(记者_林文婧)

标签:春节记忆|蒸碗糕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秀英谢秀英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