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讲讲“中国第一县”产业转型的样本故事——江阴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11-24 07:54
  

  样本

  一条绳子50年的专注

  已经成立50年之久的法尔胜泓升集团可谓江阴的老牌企业。提到法尔胜,外界总是津津乐道于几条“绳子”的变化:从麻绳、钢绳到光绳,创新的力量,让法尔胜从一家手工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巨人。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法尔胜对于“转型”的理解是“三转一型”,从掌握市场话语权上“转”,从打造技术优势上“转”,从集聚创新资源上“转”,从而打造“科技长兴型”企业。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法尔胜认准了一点:替代进口。把产品做得跟进口产品一样好,甚至更好,价格更合理,不就有市场了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尔胜自主研发的胶带绳开启了替代进口之门;九十年代,中国的桥梁用上了中国的钢索;本世纪初,法尔胜构建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挺住了亏损,一举打破国际产业垄断的坚冰,松动了国际产品价格。从麻绳、钢绳到光绳,科技创新、实业报国,“抢抓机遇快半步”谱就了“绳子协奏曲”。

  “从麻绳到钢绳再到光绳,等于是三次完美的升级和转型,因为这三个领域在生产流程等方面都完全不同。”法尔胜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印说,“如果要从中找出共同点,那就是创新。”

  海澜之家800亩占地  创造百亿价值

  法尔胜选择了对产品更新换代来适应市场,而同为江阴传统支柱产业代表的海澜之家则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蜕变。

  2002年起,海澜之家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连锁网点,并整合外部300多家供应商为己所用,将供应商、加盟商和公司有机结合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产业链各环节各司其职、各获其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成衣制造的“外包”使得制造环节腾挪出寸土寸金的江阴,企业总部得以集中力量在物流、品牌、设计、管理等环节做强做精。

  尽管不生产成衣,但海澜之家全国3300多家门店的所有商品,全部都是在新桥这个小镇上集散后源源不断发往各地。能够做到这一点,得益于海澜之家在物流上的重磅投入。

  2013年,海澜之家物流园智能高架立体仓库项目正式投入使用,项目设计库存总量达到146.4万箱,采用的WMS物流管理系统由世界第一的物流设备集成商德玛泰克公司集成。此举也标志着海澜之家沿用多年的传统仓储模式成为历史。

  在新模式下,原来五六百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一百人,以前24小时才能发完的货现在仅需8小时……2个立体仓库,3个发货大厅,1个配送中心,由廊道和自动化传输系统连接相通,仓库里存储的任何一件产品,从查询、定位、出库,到进入物流程序,只要30秒!

  而对于遍布全国的3300余家门店,如此庞大的连锁体系如何保证“拷贝不走样”?“我们的做法是,标准由总部统一制定管控,单店加盟商只需要作纯财务投资,运营管理全权委托总部,企业搭建的是扁平化架构。”海澜之家品牌发展部新闻中心主任方宜才告诉记者。

  变革与转型,为海澜之家带来的是更为快速的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8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57%。

  解码

  往前一步传统产业有“朝阳”企业

  在优化产业布局时,对于传统支柱产业,江阴并未“一刀切”,而是引导传统产业与企业向高端化进军,实现逆境突围。

  江阴的转型升级并不是抛弃现有的产业基础,而是要在汰劣优新中实现产业的调高、调精,向科技驱动转型、向人才引领转型、向体制机制创新转型。

  “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是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三部曲’。特别是对于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和品牌化促使它们有效摆脱发展瓶颈,更引领江阴的支柱产业逆境突围,走上新型增长道路。”肖朱东表示。

  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在下好“产业转型”这步棋上,江阴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数据显示,上半年江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07.2亿元,同比持平;工业开票销售3016.7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效益指标保持正增长,规模工业利税192.16亿元、增长14.4%,利润137.45亿元、增长19.6%,工业合计入库税金81.6亿元、增长5.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产业转型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