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深度】揭秘朋友圈热帖变形记 刷屏不妨求真相

www.ijjnews.com   海峡都市报  2014-09-23 09:28
  

  刷屏记得求真相

  长旺/制图

  刷朋友圈的,远不止推手和一般市民;低头刷屏的,也包括网安民警、工商等执法人员,也有大学教授、官员等等。同样是刷屏,他们的故事和见解,更有意思。

  泉州公安网安支队一名资深警官,提起朋友圈就叹气地说起一个经历:他有很高的警觉性和鉴别力,很少乱转热帖。只有一次,看到一个小孩乞讨的视频,感动得哭了,帖子鼓励转发,他就转发了。几分钟后,他收到好友回帖:好几年前的老帖了,你还哭!

  民警也关注大号,盯着“看似有用的假消息”

  “我们也关注草根大号,今年主动关注他们的。”泉州公安网安支队案件大队大队长杜新胜说,今年以来查了十几起微信微博传假消息的,“处理比较人性化,行政处罚和教育为主”。

  杜新胜也在思考朋友圈魔力——普通网帖,报纸消息,被改头换面发微信,为什么就爆红?为什么假消息疯狂刷屏?为什么家里长辈整天转些或真或假的养生帖?

  “不要看现在信息发达,我们还是熟人社会,传播习惯还没脱离农业社会的人际传播模式,对熟人盲从盲信。”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振祥分析。

  “只要一个手机,坐车刷一下,睡前刷一下,觉得有意思就转。”杜新胜说,以前在论坛、微博的点击量,都没朋友圈这么巨大的放大效应,能形成几何级传播。

  赵振祥发现周边一些人现在QQ都不上了,只玩朋友圈。“一些原本就不怎么读书看报的人,完全依赖微信这个封闭圈子,就很难甄别信息,也没有意愿去查证。”

  有些假消息并非是故意的,但朋友圈相对封闭,不利于辟谣。“微博上很快就被跟帖辟谣,大家看评论就不再转了,微信不认识的相互看不见评论。”“咱是闽南人”的运营者阿古说。

  警方曾查到有人在微博说,泉州猪肉有杀不死的虫,千万别买。“帖子来自朋友圈,已经转疯了,一个孕妇躺着没事,觉得是一条有用的消息,转到微博,我们就很快看到了,他们就喜欢转这种‘看似有用的假消息’”。

  朋友圈发官员吃喝,吓得对方立即来求情

  发爆料、转新闻、接广告,如今,一些民间公众号形成了传统媒体的部分流程,其粉丝动辄一二十万,看似“大众媒体”。远山甚至举例说:有公众号发布一条待证实的某局长公款吃喝,立马就接到对方求情电话,这种速度比找一般媒体公关快得多。

  与巨大社会影响力相比,微信信息采集、发布成本非常低,也缺乏质量把关。典型的例子,就比如厦门日报采写的地沟油新闻,一些公众号很快就改成谣言。在正规媒体,刊登一条消息,必须经过记者现场采访、后方编辑、值班领导等多道规范成熟流程把关,还要接受部门管理和读者评议。在朋友圈,“裁判”则只剩下运营者自己。

  “我在朋友圈看到十条内容,一般七条都是假的。谣言传播得太多了。”“民生哥”说。

  赵振祥教授对此有些担忧。“自媒体既是信息生产者,也是信息中转站,但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也可能没时间去管真假。”赵振祥还说,微信上很多所谓新闻是出于企业竞争或营销目的,有幕后策划推送,这被学界称为“谋略新闻”,就是人为制造的、半真半假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新闻。

  “微信也有一些专业写手,利用人好奇、猎奇心理,或喜欢什么健康方面的,就故意弄一些噱头,获取疯狂传播。”杜新胜说,这些推手很厉害,很能抓住受众心理,抓眼球。

  “一些草根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除了微信后台的一些基本审核,几乎是空白。”赵振祥认为,他们缺乏事前防范机制,而撇除各种利益,单纯谈新闻自律,对一些朋友圈从业者来说不现实。

  杜新胜还提道,微信不同于微博,具有一定隐私性,警方对其内容的监管难度更大,“只有腾讯公司才可以对内容进行审核和过滤。除非明显涉及诈骗等违法内容,否则很难发现”。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微信|朋友圈
稿源: 海峡都市报  编辑: 邓驯邓驯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