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呼之欲出 即将提交调研报告
泉州有绿道等慢行系统,这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资料图片)
【他山之石】
厦门:海沧先行一年岛内逐步完善
每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下班后的涂先生都会在最近的公交站点租辆自行车,骑行30分钟左右回家。他说:“骑行运动不仅健身,还带来了骑行快乐,低碳环保。”
涂先生的骑行运动得益于今年7月25日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运营。其实厦门早在2013年9月1日就已经有公共自行车系统了,不过那只是在海沧。
站点:每隔500米一个靠近公交车站
7月25日,厦门岛内投入1000辆公共自行车,首条公共自行车道湖里高新技术园区示范线也正式投用,全长约17公里(双向),沿枋湖北二路、云顶北路、枋钟路、环岛干道,连通湖里高新技术园区内的道路,每隔500米左右就设一个站棚。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王铨铭告诉记者,岛内禁行摩托车很久,自行车也很少,现在要实行公共自行车得先让群众适应一段时间,所以先试行,投放的数量也较少。
岛内试行,但在海沧却已经比较成熟。2013年9月1日,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投用。截至目前,总里程已达114公里,办卡量突破2万张,骑行总量达100万人次;日骑行量7000次左右,并在今年“六一”当天超过一万人次;单辆自行车平均使用次数已经达到每天3次。
王铨铭表示,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厦门大公交系统的一大补充,解决市民从站点到家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设将靠近公交车站、BRT车站。系统的管理模式是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资金补助,成立一家公司具体负责运营实施。
使用:交押金实名制办卡凭租赁卡取车
记者了解到,公共自行车借车需实名制办理租赁卡,凭本地身份证、暂住证或军官证需交纳400元,其他证件需交纳1200元不等的信用保证金,即可办理。为了方便管理,一张身份证明只能办理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市民凭租赁卡可到岛内任何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租车骑行。
收费:1小时内免费每天最高15元/辆
收费标准为租用时间在1小时内免费;在1小时以上4小时以内的,每超过0.5小时按0.5元/辆收费;租用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每超过1小时按1元/辆收费;分段合计,每天收费最高不超过15元/辆。恶意占用和恶意丢弃公共自行车(48小时内未归还或丢失后为报失),除按规定计费结算外,个人身份将列入系统黑名单。
赔偿:遗失每辆赔1200元损坏负责维修费用
此外,为了保障公共自行车正常运行,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提出了公共自行车的损坏、遗失赔偿标准。如自行车遗失,需按1200元/辆办理赔偿手续。如因使用不当,造成自行车车架或车轮发生断裂、扭曲变形或其他零件损坏,按实际维修费用赔偿。
“每个自行车站点都能实时监控,包括市民租取车过程。”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孙志鹏说,自行车智能监控中心除了能监控是否有盗车或破坏行为发生外,一旦发生站点供车不均衡,也可在站点间实时调度。
未来:自行车道延伸至小区
不止岛内东部片区,今年内,在厦门岛中西部,还将新建多条公共自行车线路,预计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将投放1万辆公共自行车,自行车站点将达到300多个,线路总长度达双向156公里。同时,根据规划,在未来2到3年内,岛内还将继续将自行车道延伸至各个小区。
目前,岛内、岛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是独立的,分属不同的单位管理和运营,未来,岛内外将并网,实现一体化,市民可以一卡通用。
体验:骑行方便舒适安全
8月6日,记者在湖里高新技术园区一处自行车站点看到,这里有十多部自行车,每一部自行车都固定在一个固定桩上,桩上有感应器,自行车卡靠近感应器,车子就自动解锁,租赁人即可骑走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分两种,一种是前置篮子可放置物件,车后无座椅,另一种是亲子型自行车,在车头与座椅之间,设有一个儿童座椅。成年男女都可以使用,坐凳可自由升降,只需要扳动坐凳下的阀门,便可调整高度。
记者骑上一辆自行车,其驱动模式为无链条的轴传动,所以感觉动力很足,而且不会遭遇掉链子的尴尬。由于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所以一路畅行无阻,不用顾忌机动车。
- 泉州洛阳镇男婴半夜蹊跷失踪 尸体现化粪池2014/08/24
- 泉州市区公交将延长夜间服务2014/08/22
- 磁灶大埔村书记吴金程获评泉州“最美村官”2014/08/21
- 泉州市教育局:中小学双休日节假日禁止集体补课2014/08/21
- 泉州市教育局:中小学双休日节假日禁止集体补课2014/08/2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