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深铁路特别策划:泉州深港情缘 不能不说的故事

www.ijjnews.com   东南早报  2013-12-16 09:52
  

香港西贡,一位阿婆在渔船上清理小鱼,这情形与泉州蟳埔阿姨剥海蛎壳非常相似。

[第一代] 移民会夫 租住闽南人聚集地

郑先生的母亲上世纪60年代移民香港,主要目的是与在菲律宾的丈夫会面。“那个年代,中国和菲律宾尚未建交,父亲和哥哥在菲律宾做生意,母亲一直在泉州照顾我们,去香港,就是为了方便与父亲见面。”郑说。

郑先生回忆,1972年之前,获批移民香港的人大多是因为婚嫁,尤其是女性以会夫为由,申请移民。

郑先生的母亲乘车到达广东珠海的拱北口岸后,再乘船到香港。母亲到香港后举目无亲,一开始在闽南人聚集的北角租房子居住,郑先生的哥哥从菲律宾寄生活费供母亲生活。后来,母亲将房子买在了香港铜锣湾。

郑先生说,“以前香港房价不高,将近100平方米的房子也就六七万元”。

[第二代] 语言不通 国内精英到港当搬运工

1978年,时年40岁的郑先生和儿子办好了移民手续,清早从石狮乘坐巴士,当晚抵达广东普宁,在普宁过夜后,第二天搭乘巴士到达深圳。“一张车票50多元,包括坐两趟巴士、过夜住宿费以及饭钱。到达深圳时,通常是第二天下午了。”郑说。

没有国道和高速公路的时代,郑先生去香港只能选择颠簸的赤土路。

“那个年代申请移民香港,必须有直系亲属在港才能批准,比如夫妻、父子、母子,而我是因为妈妈在香港。”郑先生回忆,1978年那一年,很多泉州人就是以此方式移民香港。

和那个年代去香港的很多泉州人一样,拥有大学学历的郑先生只能依靠体力活养家,“那时候,去香港的泉州人真的是一切从头开始。再高的学历到了香港也没用,一不会说英语,二不会说粤语,除了到码头当搬运工,在工厂、酒楼打工,根本没有其他出路”。

由于语言不通,郑先生依靠老乡介绍,成为码头搬运工,一直工作到退休,“头几年熬得非常辛苦,按照当年规定,申请移民到香港的人,每个人只能兑换20元港币,在香港吃顿饭,便宜的2元港币,大部分移民者只能先借宿在亲戚家,打工挣钱后再租房子,有积蓄后买房”。

“当年,香港的工资比泉州高很多,我在香港一个月1000多港元,而在泉州,本科毕业生每月工资60多元人民币。虽然工资高,但是在香港的房租、生活费用比泉州贵了不少。”郑先生说。

于是,香港租金相对便宜的北角、红磡等地,成为泉州人的聚集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铁路|泉州|香港|厦深
稿源: 东南早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