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10名大学生勇闯川藏线 27天骑行2000多公里

www.ijjnews.com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3-09-11 09:00
  

核心提示

27天,2000多公里,10个人,在王陆辰和他的队友们眼里,这3个数字显得熠熠生辉。这是他们在今年暑假青春、友情和成长的见证。7月16日,华侨大学10个大学生组成骑行队进军川藏(详见本报7月17日第8版相关报道)。8月11日,他们顺利抵达西藏拉萨,然后各自回家。9月开学后,回到学校的他们与记者分享了经历。

□泉州网-泉州晚报 记者许雅玲 陈灵

初踏征程 体验高原反应

骑行第4天,当骑行团来从四川康定出发前往折多山,海拔高度攀升至3600米时,大三的崔加波体验到人生的第一次高原反应,“走一步得喘好几口气”。已经晒得黝黑的他,之前在校国旗班“服役”2年,每天都要训练,自觉身体素质还不错。

第二天,由于高原反应未退,他掉队了。“独自骑了十多公里后,一个没有高原反应的妹子超过了我,我一急便反超她。这次的互相追赶打乱了我原本的节奏。”当码表目的地只剩两三公里时,他发现了一条小道,疲倦的他选择抄近道。“结果,这条小道不是水就是石头,推车都困难。不到两三公里的距离,像走了五公里。”

“再高的山、再难的坡,也不能抄小道和推车。”有不少长途骑行经验的骑行团副团长王晓波与队友约定了一个“三不原则”:不搭车、不卸驮包、不推车。

10名大学生勇闯川藏线 27天骑行2000多公里

经历了种种艰难后,大学生们终于顺利从四川骑行至西藏拉萨。(华侨大学川藏骑行团 供图)

互帮互助 悬崖边护队友

骑行第8天,骑行团于早晨7点踏上了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如美镇到左贡县的征程,途中需翻过海拔3930米的觉巴山和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这段路途,是川藏线最难的一段,大部分骑友会选择分两天骑,而他们挑战在一天内完成。

“道路艰险,左边是峭壁,谨防落石。右边是悬崖,小心坠落。”庞永政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当时他的部分队友有高空恐惧,他便勇敢地说“你就在我左边骑”。一路伴护,“说实话,看到陡峭的悬崖我也怕,但还是会忍不住照顾有恐高症的队友。”

当天中午稍微吃了点压缩饼干后,一行人再度出发。晚上8点半,他们尚在东达山上。在队伍尾部的庞永政与另外3位陌生骑友同行。“伸手不见五指,路上坑坑洼洼,速度一快可能就飞出去了。”偏偏此时下起雨夹雪,温度降至0℃,更糟的是骑友的车坏了5次,要么刹车片坏,要么链条卡住。“他们不会修车,没带吃的,没有手电筒,我只好帮他们修好车再一同出发。”搓着冻僵的手,跺着被雪水浸湿的脚,他一次次向“至今仍不知道姓名”的骑友伸出援手。

事后回忆起来,他还真遇到不少没做好准备的冲动骑友。“这样非常危险,”他想劝未来骑行的朋友一句话:准备不足坑队友,没有队友坑自己。

大桥倒塌 冷静商量改道

说起川藏线的突发情况,不得不提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剪子弯山的那段路,因为打隧道和天气关系,路面上满是“泥”和“水”。大家形容这段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嘴泥”。有人更是把这段路称为“最烂的路”。超乎预想的路况,以及陆续的高原反应,队员们商量以“两两结伴”的方式在下一站汇合。

8月2日晚,川藏线上被称为“天险”的通麦大桥倒塌了,恢复通行最快需要一个月时间,所有队员冷静下来商量后,决定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乡坐车赶到昌都,然后从昌都搭车到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然后再从羊八井骑行到西藏拉萨。

突发情况接二连三,如何给朋友报平安?华大川藏骑行队采取微博直播的方式,队员赵清彬负责随时用骑行队官方微博发布行程中的见闻和感受。“我感觉这样的记录很有意义,事后能让我们回忆起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感受风情 藏民淳朴好客

在俗称“川藏第一山”的折多山下,有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第7天,骑行队到达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的四川甘孜州康定县新都桥。

队员们来到坐落于半山腰的藏民家门口,蹲坐休息,聊天摄影。两个小孩热情邀请他们到家中作客。副队长王鑫想想,骑行不仅仅是为了赶路程,是为了感受沿途风土人情。他和队友们遂跟着小孩到他们家中,小孩的父母摆了长长的桌子,端来了酥油茶、奶饼子、糌粑等藏家美食招待他们。

队员们在藏民家中待到晚上9点多才离开,临走时,队员们特地学了“谢谢”的藏语,真诚向藏民一家道了谢。当晚回到新都桥的住处,很多人都失眠了,也许是因为“摄影家的天堂”的美景,也许是因为好客藏民的淳朴热情。“那晚,我们都觉得这次骑行,特别值。”骑友们说。

标签:大学生|川藏线|骑行
稿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