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心座无虚席 一些老戏迷还包车来看戏
经典古装戏——《绣球》
老戏迷们看得乐呵呵。
晋江新闻网9月4日讯 “朱门失信义,贫寒怎可欺!”昨晚,以薛平贵、王宝钏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古装高甲戏《绣球记》,吸引了广大市民前往观看。6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资助本场演出的旅港乡贤蒋建新的家人也特地从香港回到晋江看演出。
在演出之前,不少观众已早早来到现场。当晚7时30分,剧场的帷幕准时拉开,好戏开锣:王宝钏抛绣球钟情薛平贵,为嫁薛平贵与父亲三击掌断绝来往;薛平贵西征,王宝钗寒窑苦守十八载……这不少人熟悉的故事情节,在高甲戏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下,经典老戏依然扣人心弦,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不少老戏迷对该戏的评价颇高,今年86岁、来自龙湖的许经锡说,昨晚的演出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王宝钏剪绣球这一折。苦等了十八年,丈夫却带着别的女人回家,这样的结局对于寒窑苦守的女人来说,是一种背叛和致命的打击。该场戏通过女主人公剪下自己亲手绣下的绣球,将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也发现,在演出的现场,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感谢资助本场演出旅港乡贤蒋建新对传统文化的热心支持。
据悉,资助本场演出的旅港乡贤蒋建新的家人,昨晚也坐在观众席中,一边看一边拍摄录像。对于他们而言,能观看精彩的演出是一种快乐,能够在家乡的剧院里和乡亲们坐在一起看戏也是一种幸福。蒋建新也表示,今后将继续资助晋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短评
有追戏的也要有捧戏的
昨晚,有十几位老人家特地包车从龙湖秀山村赶来看戏。“我们几个老头子爱看高甲戏,看久了,不要说剧情,就是演员有没有走错步、唱错调,都瞒不过去。”一位老戏迷得意地和记者说。
有“追戏”的,就有“捧戏”的。资助本场演出的旅港乡贤蒋建新,昨晚自己抽不出空,就请家人做代表,他们特地从香港赶回晋江来看戏。蒋建新说,“捧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看高甲戏。
一个剧种,无论何时,它的繁荣和传承,都少不了这些“追戏”和“捧戏”的人。
如今,传统的高甲戏正从乡村戏台,走向专业的剧场。乡村戏台,条件简陋,却成本较低;而专业的剧场,舞美灯光造型虽好,却耗资巨大,仅靠政府的补贴,没有市场的运作,必然走不长远。
而有着“全国民间戏剧之乡”美誉的晋江,其高甲戏在从乡村走向剧院的转型时期,有铁杆的戏迷们大老远“追着”,有爱护传统文化的旅港乡贤们“捧着”,可以少些“阵痛”,这是高甲戏之幸,是晋江高甲戏剧团之幸,更是晋江广大戏迷之幸。(记者_董瑞婷 陈巧玲 文图)
- 高甲戏公益演出受热捧 50张门票4小时抢光2013/09/03
- 旅港乡贤请你来晋江戏剧中心看戏2013/08/30
- 斗阵来去晋江大剧院看戏啰!2013/08/08
- 晋江戏剧中心首场高甲戏“惊艳”上演2013/06/16
- 电话激怒喝高了的高甲戏团长 开车去对质 醉驾被刑拘2013/05/2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