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废矿“绿”变 生态蝶变 产业质变 晋江英林大觉山片区生态修复全速推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5-03-31 09:44
  

大觉山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航拍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生机盎然的时节,记者走进晋江英林镇大觉山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操作推土机进行种植土堆砌。在采石场、弃渣场、马山水库旁,挖掘机、渣土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正式开工的大觉山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被列入2023年省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获上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涉及英林镇陈山村、马山村,治理区总面积约49.8万平方米,包含33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计划今年10月完成建设任务。

“场地平整、清表工程基本完工,挡土墙施工已完成80%,每天有六七十名工人和近20台机械设备在加紧施工。”项目代建单位晋江文旅集团工作人员杨逸翔告诉记者,该项目以现状治理为主,主要通过场地平整、覆种植土、绿化、植被养护等方式,促进地质环境恢复、景观美化,改善生态环境。

“挖出了‘金山’,却毁了青山。”这是民众对矿山开采的评价。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晋江永和、英林、东石等地百姓办起了大大小小的石材厂,由此走上“致富路”。其中,英林镇20个行政村中就有陈山、马山、龙西、东埔、清内、英林、西埔7个村涉及矿山开采,“卖石头”也成为这些村庄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过度采挖让山体变得千疮百孔,铺天盖地的灰尘也对当地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2012年7月,晋江市勒令石材行业退出转型,以露天凹陷式开采的大觉山矿山也正式关停。

为了修复“生态伤疤”,晋江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市镇统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矿山修复格局。2024年,大觉山片区和永和镇巴厝东、内厝西片区的2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均被纳入全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盘子,形成连片开发梯队。

其实,自2013年起,英林镇就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向上级申请补助等方式,对大觉山片区的3个废弃石窟进行修复。截至目前,经过七期建设,总投入超千万元、占地75亩的英山生态公园,成为村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2024年5月,英林镇“海誓”“山盟”“田园”三个跨村联建项目在此启动,不仅代表着英林开启了全域振兴新路径的探索,也为当地百姓带来新的发展方向——“生态经济”。

“矿山修复后,这里有望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在马山水库旁的施工现场,马山村党支部书记林海洋一边向施工人员了解项目进展,一边憧憬着美好的项目前景。“大觉山片区有山有水,项目西南侧已修建完成了英山生态公园,周边环境和道路条件都很好,而且矿山遗留形状具有唯一性的鲜明特点。整个项目完工后,陈山、马山两村可实现资源共享、连片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矿山复绿,更要‘富’绿,要把修复带来的风景变成产业。”英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还清历史旧账的过程中,大觉山片区要尽量种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植物,并与大觉山矿坑遗留形状的唯一性相融合,让废矿“绿”变,实现生态蝶变。修复后,还可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一体化行动。目前,项目拟引进影视基地、低空经济等主题文旅产业,探索实施“生态修复+文旅”的发展模式,让矿山再生“金”。同时,英林镇将持续做好英林、东埔、清内、西埔、龙西等5村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整体规划,有序推动废弃矿山修复,打造矿山生态修复亮点。

大觉山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晋江市积极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的缩影。目前,晋江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521宗、面积6011亩,已完成173宗、面积1873亩,正在开展治理的236宗、面积2703亩。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晋江市正深入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加快连片策划、提速项目进度,特别要提速推进2023年、2024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项目;同时,并常态化开展项目修复情况“回头看”,确保生态修复效果与质量,护航晋江高质量发展。

(记者 王昆火 阙杨娜)

标签:生态修复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王芳罗丽萍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