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走上生态修复之路
晋江新闻网8月27日讯 2009年7月以来,冠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文革时常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的带领下,其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技术团队成功研发了多款新型水泥建材制品,而每一次成功的创新,对晋江的生态修复工程都是一次促进。
林文革原本是一个普通教书匠,后从事金融行业,之所以会踏上这条环保创业路,源于女儿不经意的一句话。“当时女儿还在读小学,有一天在电梯里,看着一张地球的海报说,以后地球一天天变脏了该怎么办呢?”这句话对林文革的触动颇深:如今生活垃圾等各种城市固体废弃物越来越多,往地下填埋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难道得住在垃圾堆里?而这是危机却也是商机,生活垃圾每天都在产生,以后一定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这也必将是一个绿色的朝阳产业。
从那天起,林文革的生活和创业轨迹都发生了改变,他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就为了寻找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并招募自己的团队。经过3年多的筹备,2009年7月,林文革的冠兴建材正式投入生产。
“与传统的‘粘土砖’及以往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更具优越性。”林文革介绍,该公司一系列新型水泥建材制品不仅具有高强度、吸水低、变异小、质轻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它们的节能环保性,其主要原料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无机物废弃物。“这些原料经过发电厂高温焚烧及我们公司几十道专业的分选处理后,最终变成产品。”
原来,冠兴建材已经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据介绍,冠兴建材专门从事垃圾、炉渣、建材工业尾矿等无机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过专业的分选技术,利用晋江市垃圾发电厂焚烧发电炉渣中的固体无机物、石材行业尾矿、建筑固体垃圾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符合国家倡导的新型墙体材料等水泥制品。
林文革欣喜地告诉记者,自己所研发的这一系列产品,已经被晋江许多单位和工程应用,如九龙建设、中铁建设、晋兴建设、世茂中心、万达广场、宝龙城市广场等项目工地及各村新农村改造安置小区。
如今,“冠兴”已是晋江一家专业从事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生态科技公司,并与国内高校进行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自行研发固体垃圾分选处理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五项专利。公司从投产至今,处理本地固体废弃物近100万吨(其中晋江市垃圾发电厂焚烧炉渣达70万吨)。
永和镇全面关闭石材矿山后,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永和的政府和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永和镇不少企业走上了生态修复之路,并在这条路上逐步完成转型升级。如今,冠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处理本地固体废弃物近100万吨,永葆的石粉综合处置项目,每年可消化石粉18万吨,而这些生活垃圾、石材粉末经过加工后所生产的环保建材已畅销到全国各地,企业也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记者_刘莹莹)
关键词: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一条漫漫长路,但也是晋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条最重要的路。这些年来,晋江一步步铺设生态廊道,植树造林、修复河道,尽可能地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但生态修复是全民工程,除了政府,也需要企业和普通老百姓共同参与。我们的企业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也在生态修复中掘金绿色产业。

- 永和古厝村古榕遭白蚁侵蚀严重2014/08/09
- 永和镇加大力度取缔废塑加工厂2014/08/09
- 永和创新帮扶模式 为新晋江人开就业门2014/08/06
- 永和创新帮扶模式 为新晋江人开就业门2014/08/06
- 男篮赛 永和队夺得基层组冠军2014/08/0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