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一上线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600分以上人数位居泉州各县市首位——新高考的“晋江实践”
晋江新闻网7月28日讯“同学你好,我是邮政快递员,这里有一封你的录取通知书,请准备好身份证、准考证签收……”昨日上午10时,晋江一中2024届高三考生林予恒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近日,这样欢喜的一幕不断在晋江上演——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投递,“飞往”考生手中。
今年高考,晋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本一上线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600分以上人数位居泉州各县市首位,强基计划、清北高校专项、中科大少创班全面突破……
岁月更替,春华秋实。2021年,福建省正式实行“3+1+2”普通高考新模式。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晋江教育部门大胆创新、多措并举,走出一条新高考的晋江实践之路,引领晋江高中教育走向“广阔天地”。晋江教育呈现出全面进步、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提升了晋江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新高考 考的不只是学生
面对新高考改革,晋江各高中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谢雪川是晋江市季延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教27年,跨越了传统高考和新高考。
今年高考放榜那天,学生在等待自己的成绩,谢雪川同样在等。他想知道新高考以来,老师们调整教学模式的成效如何。
“如释重负,结果令人满意。”谢雪川笑了。面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他们“赢”了!
“新高考最大的变化是选才标准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考素养’;我们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改变,更加注重学科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谢雪川说,新高考、新课标实行以来,教师集体备课的次数更多了。其间,学校持续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实施“一生一案”等高三培优策略。
新高考,考的不只是学生。实施课改,老师的教学理念首先要跟上;而理念的及时更新需要教研的强力保障。
王显文是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一见面,王显文就向记者“晒”起了他的“宝贝”——一本本记满“干货”的笔记本。“这些‘干货’是通过一次次高中教研活动记录的。”王显文说。
王显文提到,“教学考评研”一体化将零散的教研活动结构化,是晋江教研面对新课标、新高考挑战的一大“利器”。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新教材教学设计暨说课答辩研训、教师“命题、析题、答题”研训、“基于关键问题解决”的微课例分析研训等六大公共教研项目,实现高中教师全员参与、高中学科全面覆盖。
此外,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还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对21所高中进行全学科多轮次的教学视导,集中反馈重点问题,为学校及时整改提供建议。同时,研制印发《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和质量分析报告基本要求》,创新建立市级教研和师生竞赛获奖统计小程序,建立数据通报制度。
一段时间后,晋江高中教师专业理念更新及时,专业能力提升快速。在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后,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至2024年的泉州市监测中,晋江的总分和平均分等指标稳居县域第一,及格率、总分等指标优势不断体现,高考成绩总体水平和尖子生数量也位列全省县域前列。
面对新高考的选科变化,晋江各校更是提前做足准备,学生入读高一时,便开设专门的生涯课程,指导学生初步确立生涯目标。
今年高考,季延中学考生陈梓扬取得物理方向715分的优异成绩。喜报传出后,学弟学妹慕名前来向他“取经”。在分享成功经验时,陈梓扬频频提及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科学的生涯规划让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高中阶段学习的目标指向也更加具体。”在陈梓扬印象中,高中三年,学校开展了多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既有本校老师的专业指导,也有优秀校友的返校宣讲。
多样发展 让成功有更多的通道
今年高考,南侨中学本一上线180人,数据格外亮眼。
2023年9月,晋江各高中校根据学校近三年的高考情况和生源起点,制定2024年高考奋斗目标。彼时,南侨中学设定的本一上线人数为142人。
“我们将目标细化到学科备课组、班级教学组、德育团队组三个组,精心制定高三毕业班过程性激励办法,明确‘守住底线、冲刺上线、不越红线’的‘三条线’学业质量要求,通过‘一月一总结’,实现‘一结一进步’。同时,根据学生个性促进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成才打通更多的通道。”南侨中学党总支书记曾国耕道出“法宝”。
学校制定明确目标,并围绕目标落实“一生一案”,最大的受益者当数学生。
李宇晴是南侨中学2024届毕业生,在今年高考中发挥出色,取得物理方向633分的好成绩。而高一时,她的成绩在年段排名近400名(年段共500名学生)。“老师全面了解我的情况,帮助我制定一个个小目标,并鼓励我一步步实现。”李宇晴提到,学校不仅点对点培养优生,还对临界生“定人、定科、定时、定点、定任务”,给予学生精准辅导。
近几年,晋江高考成绩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各项指标均有突破。以今年为例,本一上线人数突破3000人大关,本科上线人数更是达到7700多人。
高考成绩虽然不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晋江并非把高考作为“临门一脚”,而是扎实提升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教育的质量,实施贯通培养。
今年5月,晋江发布中小学“未来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中小学校与高等院校贯通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带动全市中小学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晋江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培养更多未来科学家、工程师。
作为基地之一的晋江一中,是我省县域高中的“领头羊”,曾获得2023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卓越贡献奖。今年高考,除尖优考生外,晋江一中还有高分考生通过“走强基进清北”,从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专业的学习,实现晋江在该项目零的突破。
晋江一中崛起的密码是什么?“贯通式人才培养。”晋江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谋树一语道破。2023年9月,徐谋树随同泉州市部分G20学校校长前往长沙考察研训,深刻体会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抓手是课程建设。
在徐谋树看来,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五个要素:选苗、教练、时间、资金和机制。早在2021年,晋江一中设立科创中心,徐谋树主动请缨,担任竞赛办主任。如何高效地管理竞赛工作,徐谋树想到了区块链思维,即去中心化。他建了一个覆盖各年级教练的群,规定每个教练的基本动作:课前必须传讲义、练习,课后必须传上课书写版的PDF文档,既做到了相互监督,更推动了校本竞赛课程的编写。
“不断探索建立具有选苗、培养功能的贯通课程体系,实现优秀学生的稳定输出,进入高校优秀学生的培养池,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徐谋树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晋江全市现有17所公办高中,一级达标校就有9所,同时还有磁灶、紫峰等3所学校正在一级创建中。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引下,各高中校注重内涵发展、多样发展,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更多的通道。
洪雅意是陈埭民族中学2024届毕业生。自幼喜欢画画的她,在美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功底。初入高中,考虑到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洪雅意与老师交流,决定另辟蹊径,参加艺体类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考,洪雅意分数超过本科线10分,且顺利通过天津美术学院的校考。“通过努力,用自己的特长考上心仪的大学,很有成就感。”洪雅意说。
据了解,近几年,陈埭民族中学艺体特色彰显,每年有数十名考生通过艺体考试升入理想院校,圆梦渠道进一步拓宽。
扩容提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段时间,晋江天气炎热,位于灵源街道林口社区的紫华中学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同样一派火热,工人们正进行室外工程收尾施工。据了解,紫华中学扩建后将加挂“养正中学科创校区”牌子,并升格为完中校。
“学校将积极进行分层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平台。此外,学校毗邻智能制造学院,将携手学院做好拔尖创新大学先修等课程。”紫华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颜国镇告诉记者。
据悉,紫华中学改扩建项目占地面积约130亩,相关设施按一级达标高中高标准建设,总投入4亿,建成后可容纳初中24个班、高中48个班,学生数3600人。其中,今秋高中首招高一新生8个班、440人。
与此同时,紫华中学紧抓教师队伍组建。截至目前,学校已招聘6所部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28人,部属师范生占比80%以上。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晋江将新增四所高中校——紫华中学、松熹中学、晋江五中、致远高级中学,高中教育进一步扩容,普高录取率全力迈向60%,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多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力度。
据了解,仅2021年以来,晋江在教育领域的建设项目有140个,总投资约107.82亿元,建成晋江一中池店校区、晋江学校(清华附中合作校)、紫华中学、第九实验小学、磁灶实验小学、第九实验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晋江还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教育规划布局,计划竣工投用20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亿元,预计新增学位1.78万个。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晋江爱拼敢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为教育人才“充电”,为优质教育发展护航。
其中,在借力外部智慧上,晋江更加主动,除了原有大量的师资培训项目外,还先后组织高中校长到上海、福州、厦门名校进行交流考察,搜集、共享名校高考备考经验,打开眼界、拓展思维;建立与省普教室、教科所、厦门和其他先进地区教科院,以及优质辅考机构的联系,借力专业力量,组织对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强基计划”的研究和培训,强化尖优生参加清华、北大等名校校考的辅导。
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被认为是福建省新重点普高的“种子选手”,晋江一中、养正中学榜上有名。
过去一年,养正中学迎来一拨又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见面礼”——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团队通过学科备考教研、听课点评、示范授课等方式,聚焦数学学科备考研究;来自湖南的物理科专家针对拔尖学生培养对象学科备考疑点进行“点对点”点拨;省内教学管理专家对学校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进行诊断……外部智慧为养正中学发展注入了更多能量。
“下一步,晋江将加快探索建立以学科为导向、以诊断为抓手的师生成长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全力为教师成为‘大先生’打造平台、为学生融入‘大社会’打牢基础、为尖优进军‘大科创’打开通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蔡红亮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