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让创新“变量”成为发展“增量”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在实践中,科创统筹不高、创新主体较少、公共载体缺乏、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县域科创活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全省县域经济“领头羊”,晋江对此感受深切。
针对县域科创工作出现的瓶颈,晋江市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县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对全域科创工作进行宏观统筹,从机制、体系、平台、要素等入手,探索打造立体科创体系,有效破解制度、资源、载体、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形成市域创新一体化、创新主体多元化、平台服务高端化、要素保障精准化的科创工作新格局。
率先机制改革,开创立体科创格局
改革创新,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动力。“未来产业的竞争,一定是高科技、研发实力的竞争,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吸引更多人才,在技术层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晋工机械总经理柯金鐤的想法,在晋江企业家中颇具代表性。
深刻洞察企业需求的晋江市委市政府,大胆探索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纳入省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率全省之先,于2021年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按照“全市一盘棋”思维,形成科技部门抓总、市镇集成联动、多部门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一体统筹科技发展各方面事项。
据介绍,晋江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全市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决定全市科技创新发展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政策、重大战略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全面规划、统一安排、统筹协调处理全市性、长远性、突发性、跨领域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科技创新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晋江市委科创委主任由市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委员分别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其他有关领导同志组成;发改、工信、人社、组织等相关部门全部纳为成员单位。
“从此,科创工作不再是科技局一个部门的事。由‘一把手’挂帅,统筹协调力度大大增强。”在设立于晋江市科技局的科创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晋江市已初步形成“科创委+科创办+科技局+镇域科技副镇长(副主任)”纵横分布的科技工作协同调度机制,有效破解以往科创主体单打独斗、科创资源零星分散、科创渠道闭塞不通的局面。
引进大院大所,打造公共科创平台
晋江产业基础雄厚,但与大城市相比高校少,和很多县域一样,面临科创基础薄弱、资源短缺难题。
直面这一短板,晋江市创新“引进大院大所—升级创新链条—打造科创矩阵”的高端路线,聚焦鞋服、纺织、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签约落地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福州大学晋江微电子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12家高水平科研平台,实现主导产业科研平台100%覆盖。
中皮院晋江分院是较早落地晋江的国字号科研平台之一。不同于以往的院地合作,“研究院+公司”的创新模式在双方探讨中应运而生。2013年8月,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采用“研究院+公司”的运作模式,由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晋江市鞋业上下游7家优势民企共同出资组建,是晋江“搭建第三方平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带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尝试。
“落地晋江11年,我们实现了从政府补贴到自身造血,从科研单位到公共服务平台的华丽转身。”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段力民说,晋江分院是中皮院在地方的第一个分院,现已作为全集团的先进经验进行“模式输出”。
中皮院晋江分院还领衔组建了福建省首个国家级试点联盟——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60项;引进全国制鞋标委会鞋底专业工作组、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鞋标准工作组,先后参加及推荐企业参加标准制修订62项。
近三年,晋江市科研平台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构建完善“人才+基金+赛事+孵化+专业运营”闭环服务生态,累计落地孵化企业超300家。
“软硬兼施”,厚植科创生态
日前,科技部发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晋江市三创园区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位列其中。
“近年来,我们坚持打造高能级孵化载体,为企业构建‘保姆式’服务体系,强化多元联动,承接多维度创新资源,已成为晋江重大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重要基地和科创政策先行试验田。”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说,当前,三创园已累计引进平台12家,在孵企业102家,其中孵化市值超亿元企业15家,筹备上市企业10家;集聚本科以上人才2145名,其中博士343名、硕士515名,开发专利近千项。
创新生态,是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晋江市坚持“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发展,出台一揽子创新扶持政策,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向科技企业倾斜,全链条构建最优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链接。大力实施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三才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聚集各类各层级人才1.2万名,数量位居福建县域首位。
对于科创要素,晋江市正大力配套建齐。今年1月,晋江(武汉)离岸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揭牌启用,迈出了异地孵化合作的重要一步;组建海峡科技大市场,推动科创成果“落地生金”;签约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落地中关村中试熟化服务平台、国家(鞋服和食品)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加强职业技术经纪人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打造“科技大市场+成果转化基金+中试平台+转移机构+产学研合作”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三年,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超1000项,金额超12亿元。
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目前,晋江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超1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5年平均增速超50%,全社会研发投入连续5年增长20%以上;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19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林晓燕)
- 【中央媒体看晋江】央视超6分钟聚焦晋江如何传承弘扬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2024/07/03
- 【中央媒体看晋江】点赞!今日《人民日报》聚焦晋江:爱拼敢赢 创新不止步2024/01/04
- 【中央媒体看晋江】人民日报点赞晋江:心无旁骛做实业 坚定不移抓创新2022/06/24
- 在晋江,一场生产力的跃迁正展开2024/01/1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