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留下来”“活起来”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7-21 08:50
  

  时间:7月2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地点:晋江市池店镇池峰路南延片区

池峰路南延片区改造项目风貌建筑保护区域

  骄阳似火,晋江市池店镇池峰路南延片区改造项目各项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昨天,我听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说,原本位于御辇村新厝54号的那栋清代古厝本月底将完成迁移及修缮工作。这是项目开工以来修缮的第三栋古建筑。此前,位于御辇村御桥206号和新厝34号的古建筑已完成迁移及修缮。

  2022年,晋江市在启动池峰路南延片区改造项目时曾明确,将被纳入项目改造范围内的御赐桥就地保护“留下来”。

  与此同时,被征迁村中8栋具有闽南建筑风格、南洋风格的大厝、番仔楼也被保护下来,并规划围绕古桥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景观,让这些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重新“活起来”。

  修缮后的古建筑是何等“新貌”?我忍不住先睹为快。

  于是,我来到项目指挥部特地划出的风貌建筑保护区域,位于南低干渠边上。远远地,我看到3栋古朴的老楼,还有3栋闽南古厝,其中一栋周边挂着绿网。

工人正在修缮古厝屋顶。 记者_陈巧玲 摄

  在风貌建筑修缮保护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工的带领下,我走进新厝54号的那栋清代古厝,工人们正在抓紧修缮,有的修补屋顶的瓦片,有的清洗外墙红砖。古厝内,地面虽还未铺设,但是传统建筑的魅力不减。而走进刚刚修缮完成的206号和34号大厝,明亮的天井、红色的地砖、古朴的木梁柱,仿佛在宣告大厝已重现往日光辉。

  “这些建筑迁建工作启动时,仅构件拆除时间都在1个月以上。我们边拆边编号,待构件全部收集完后再按照编号重新修葺。修葺时,我们尽可能保留和使用原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同时采用古法工艺进行重组,全力遵循保持原貌。”刘工说。

  项目指挥部建设安置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池峰路南延片区改造项目启动前,工作人员便对征迁区域内50年以上的风貌建筑进行普查,并划出风貌建筑保护区域。同时,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将1栋清末闽南传统建筑、2栋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建筑就地保护,并迁建4栋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1栋典型的外廊式番仔楼建筑。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底色,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忘记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让御辇村村民和海外乡亲非常开心。

  “这些建筑能保留下来,我们真的很开心。”御辇村御赐桥黄氏宗亲会会长黄幼斌说,特别是那栋中西合璧建筑“奕佰楼”,背后是池店爱国侨胞家族的“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往事,也是他们族亲与海外联系的纽带,“这栋楼留下了,族亲的根就还在,他们循着根,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记者_曾舟萍)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林秋梅林秋梅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