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可持续产品占比近20% 安踏集团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4-24 10:56
  

  日前,安踏集团发布2023年度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安踏集团可持续产品占比近20%。

践行ESG,安踏开出首个“0碳”概念店。

  这是安踏集团连续第9年发布ESG报告。在企业整体营收保持增长的情况下,2023年安踏集团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下降3.6%,总耗水密度下降9.0%;在MSCI最新公布的ESG评级中,集团连升两级至“BBB”级,是得分最高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集团联席CEO、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赖世贤表示:“当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安踏集团将ESG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致力于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共生价值,引领行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携手合作伙伴

  共建绿色“朋友圈”

  过去一年,安踏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不仅推动自身企业的ESG战略,也带动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前行。报告显示,安踏集团正式加入并承诺支持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依照SBTi标准,设定全价值链减碳目标,目前,安踏已推动111家供应商使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并协助供应商进行绿色认证;同时建立碳盘查数据管理体系,上线供应链ESG环境数据线上收集平台,支持供应商通过数字化收集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数据。

  安踏集团还发布《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管理手册》,进一步明确管理标准,建立环保、健康、安全、高效的供应链共生平台。2023年全年,安踏集团对170家一级供应商、119家二级供应商及10家三级供应商开展ESG审核,覆盖劳工管理、健康安全、劳工权益、绿色生产等环境及社会指标。

  提升环保指数

  打造绿色时尚

  产品端的绿色变革是近年来安踏以技术创新践行ESG的重要方向。

  据悉,安踏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中环保材料的使用占比。2023年安踏集团可持续产品占比近20%。此外,安踏集团积极推动可持续包装,2023年集团可持续包装占比近20%。目前,鞋服产品可持续包装使用量9157吨,已回收再利用鞋盒57万个、鞋头纸或包装纸1800万张,99.9%的鞋类产品不使用塑料袋。

  不断加强原材料溯源要求,安踏品牌和FILA品牌鞋类皮革产品使用的皮革原料及皮革供应商均100%获得LWG金级认证,超过90%的皮革原料均可追溯至原产地。

  多元包容 践行公益

  深化“共生价值”

  在企业治理方面,安踏集团高度重视员工的多元性,倡导尊重包容和多元开放的企业文化。

  数据显示,2023年,安踏集团新聘用员工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有2900人来自中国40多个少数民族,总监级以上高管中的女性占比已达36.6%。此外,集团积极建设人才队伍,员工培训覆盖率超95%,人均年培训时长超29小时。

  在社会治理方面,安踏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秉持“创造共生价值”的企业价值主张,积极投身公共卫生、体育教育、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去年,安踏集团慈善捐赠现金及物资超3亿元。持续近7年的“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聚焦青少年体育公益,以体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捐赠现金及装备超9.2亿元,覆盖16115所学校超过662万名学生。

  此外,该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继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成为联合国难民署全球合作伙伴及联合国妇女署《赋权予妇女原则》企业签署成员,加入了多项由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及试点项目。

  去年,安踏品牌还携手中国奥委会发起“山河计划”环保活动。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参与自然生态保护,2023年集团员工志愿服务总计超3万小时。

  (记者 柯国笠)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