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人文重底蕴 引新业态激活力 安海:文体旅融合发展 释放古镇新动能
今年春节,泉州文旅火爆“出圈”,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在日前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文旅”同样是高频词。安平古镇,海丝名城,从春节到元宵,晋江安海镇文旅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
据统计,春节期间,安平桥景区接待游客11.29万人次,增长14.27%;泉洲海洋公园门票开售仅4小时销量突破1.5万张,春节期间客流量超3.8万人次,正月期间带动经济消费约500万元;安平田园梦想城乡文旅项目一期的营地正月初三试运营后,每天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进入3月,春暖花开。清明假期将迎来一波新的踏春热潮,紧随其后的还有“五一”假期。在文旅市场持续“热辣滚烫”的当前,安海镇又将如何做好文体旅这篇文章呢?
“近年来,安海镇坚持‘深耕人文,涵养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文化与产业、城建、生态、民生互动融合、协调发展,文体旅融合火热升温,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城镇‘烟火气’更浓更旺。”安海镇党委书记陈进福表示,接下来,安海镇将做优做好文化创意,做活做旺文化产业,以文体旅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更多文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
本期《爱安海》将聚焦安海文体旅亮点,让更多读者了解安海,走进安平古镇,感受海丝魅力。
深耕历史人文 “新中式”成为顶流
今年春节期间,安平桥景区迎来游客量的新高峰。不少游客趁着天气晴好来到安平桥景区野餐、放风筝等。绿色的草坪,林立的树木,映着蓝天白云,美景佳节,令人心旷神怡。亲子乐园更是深受小朋友欢迎,欢声笑语不断,好不热闹!而整个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安平桥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上桥走走,一起感受世遗点的古韵和海丝风情。
正月初六上午,在安平桥景区的广场上,一场惠民演出正在精彩上演,市民和游客们驻足围观,现场满是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大人可以在这里散步休闲,累了就把露营布铺在草坪上聊聊天。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还有精彩的表演,体验很不错。”游客陈永富说。
从石狮来的游客蔡维钹说,他长期在国外,当天来安平桥体验这个古桥,非常壮观!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梁式石桥,也是泉州世遗点之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景区环境,让安平桥景区成为安海镇文旅活动的重要阵地,整个春节期间热闹不停、精彩不断。晋江市首届“成功杯”春联书法百佳展,综艺演出,合唱、舞蹈、笛子独奏、管弦乐器演奏等表演,太极拳、五祖拳表演,南音表演等,让千年世遗点每天都有新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节前,安平桥景区夜景提升工程基本完成,通过营造不同的节点场景,呈现重点突出、明暗有度、层次分明、风格各异的夜景效果,以点连线打造整体景观。一到晚上,安平桥景区灯光璀璨,处处流光溢彩,让节日的氛围感更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经济火热的当下,兴起的还有“新中式”。不少传统民俗和历史人文,也成为游客争相打卡体验的热点。这股热潮从安平桥景区春节的人气可见一斑,并在晋江市(安海)第六届元宵文化节中,推向另一个新高潮。
元宵期间,安海三里街700多盏花灯亮起,游人如织;白塔下,攻炮城活动吸引了里三圈外三圈的游客;还有庵前村的提灯游村分烛,霁云殿游灯活动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在朋友圈也频频刷屏。多彩世遗闹元宵也进一步放大了安平桥“世遗”品牌效应。
“出圈”的不仅是安海节日的氛围,更是安海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打造元宵、端午、中秋“三大节庆”品牌活动的成效。
安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三大节庆”品牌打造以来,无论是元宵节的赏花灯、攻炮城,端午节的嗦啰嗹、水上抓鸭,还是中秋节的博饼、烧塔仔,每一年都很火热。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老一辈人的成长印记,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传统民俗、传承传统民俗,也成为安海镇打造文体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今后,安海镇将立足打造“安平古镇 海丝名城”人文旅游目的地,持续挖掘安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涵养时代人文精神,坚持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并重,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全面推动产业、城镇、生态、民生协调发展,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活力。
今年元宵节期间,安海游人如织
不断引进新业态 文旅融合持续“上新”
安海镇既深耕人文历史,打造出“三大节庆”品牌,也积极引进新业态,让传统与创新在文体旅融合中并进,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春节前,安海旅游新地标——泉洲海洋公园预开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抢“鲜”打卡。
泉洲海洋公园坐落于安海镇西安村报恩路,总占地3.5万平方米,是集自然景观、国际演艺、萌宠互动、儿童乐园、艺术建筑、科普研学和主题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公园度假旅游目的地。馆内设有海豚剧场、人鱼剧场、海狮剧场、儿童乐园、梦幻水母、神秘玛雅、深海极地、萌宠部落八大主题园区,以及美人鱼表演、海狮科普互动、海豚科普展示及国际滑稽跳水四大王牌项目,是亲子家庭共度美好时光的好去处。
泉洲海洋公园的海豚表演
据悉,泉洲海洋公园是安海镇2023年引进的重点文旅项目之一,该项目2023年10月9日正式启动改扩建,2024年1月27日开馆试营业,项目建设跑出111天完成从设计到试运营的“晋江速度”,抢抓了寒假、春节假期的“黄金时段”,整个正月带动经济消费约500万元,成为安海文旅经济新的发力点,为晋江文旅“上分”。
同时,泉洲海洋公园的引进有效串联了安平桥公园与安平田园梦想项目,而其中的“纽带”便是安海湾绿道。
据悉,安海湾绿道项目起点为安平桥景区,终点为曾埭村樱花园,泉洲海洋公园也位于安海湾绿道沿线。今年1月,安海湾绿道整治项目完工,串联起安海古镇龙山寺、三里街、安平桥、泉洲海洋公园等周边景观节点,形成疏朗有致、内容丰富的文旅线路,助力推动安海镇连片打造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中央田园、晋西辅城生态示范区和环安海湾慢生活区,进一步强化文旅项目辐射带动作用。
安海湾绿道
春节期间,安海湾绿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正月初三,安平田园梦想城乡文旅项目一期湾海好天牧场露营地、马术场、萌宠乐园等新项目投入试运营,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
从安海湾绿道的终点处曾埭村樱花园进入,步行一小段,即可到达湾海好天牧场。大盈溪旁,露营地的白色帐篷成了绿水草地间亮眼的风景,帐篷里,人们三五成群,或聊天,或围炉煮茶。秋千、跷跷板等游乐设施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不远处的萌宠乐园,同样深受大小朋友喜爱。大家拿着蔬菜、饲料喂养鸵鸟、绵羊、鹦鹉等动物。标准马术场里,还可以让游客过一把“骑士”瘾。此外,还有户外射击、田园卡丁车等设施。
正月初五,记者来到湾海好天牧场时,看到不少游客在安海湾绿道上骑着双人、三人自行车。福建稻梦心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毅芳介绍,这些游客是从安平桥景区沿着安海湾绿道骑行来到这里的,安平桥景区中便有自行车租赁点。
记者了解到,安平田园梦想城乡文旅项目由福建稻梦心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百企帮百村”村企合作重点项目。该项目定位为“当代闽南艺术田园村落”,分三期建设。
安平田园梦想城乡文旅项目
将“好牌”打得更响 打造安海文旅IP
当前,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要实现旅游效益的转化,更要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方面下功夫。
安海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人文荟萃,商学鼎盛,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安海镇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一般文物点37处,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个。与此同时,安海镇是晋江的革命老区镇之一,红色文化厚重,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可以说,安海镇手握文体旅的一手“好牌”,并坚持深耕古镇独特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安海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平桥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之一,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安平桥景区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海古镇成功登上《中国古镇(四)》特种邮票……
为了让这副好牌打得更响亮、更出彩,安海镇推出古镇文化研学旅游线路7条,分别为:龙山寺—石井书院(朱祠)—白塔;三里街—通天巷—伍氏祠堂;霁云殿—奎光阁—安海侨联;顶林、下林—石狮巷—高长春古宅、施氏古厝群;古庙—鸿塔水心亭渡头—东洋桥;安海高氏宗祠—安海金墩黄氏家庙—后库陈氏家庙;柯氏祖厝—西溪寮蔡家娇宅—庄头万安天妃宫。红色文化旅游线路3条,分别为安平桥—郑成功史迹(星塔)—晋江革命烈士陵园—许集美革命事迹陈列室;陈清机宅—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一次干部会议会址(十九间)—安海仁寿村革命事迹陈列室;安海镇西畲村“党建+文化”展室—瑶前村党史村史馆。
这10条旅游线路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红色文化等资源,形成独具魅力的安海文化旅游体验,不仅涵盖了安海重要的历史人文点位,也可以让研学团队、游客更好地走进安海、了解安海,或可成为安海文旅经济新的增收点,也将推动相关村(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接下来,安海镇将强化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加快推进龙山寺扩建提升工程,放大龙山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效应。深化三里街片区综合整治规划层次,梯次启动部分点位保护修复工作,以三里街为主轴线,向南串联安平桥生态公园,推进安平桥修缮工程、安平田园梦想文旅综合体项目,推动泉洲海洋公园二期招商落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完善安海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环安海湾慢生活区。同步办好“三大节庆”活动,对接引入文体旅优质资源,以品牌赛事、大型活动造势引流,持续推高安海文体旅热度,以文体旅融合激发古镇活力,打响安海文体旅IP。
本期策划: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本期执行:记者 施蓉蓉 秦越
- 安海:徒步找短板 一线促提升2024/03/15
- 安海400位老友享受眼科义诊服务2024/03/13
- 安海镇开展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2024/03/12
- 安海中心小学小记者清扫扮靓安平桥公园2024/03/1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