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梅岭74岁洪德法:舞龙队背后的“灵魂”鼓手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3-06 15:37
  

  今年是甲辰龙年,各种“龙”的元素大受欢迎,在正月初六举行的泉州民俗踩街活动中,晋江市梅岭街道锦塘舞龙队惊艳亮相,精彩的表演获得了无数赞誉。除此之外,在春节期间,锦塘舞龙队的这条“龙”在晋江各街道多场大型庆祝活动中亮相,风光无限。

  每当表演时,在锣鼓喧腾中,用绸布制作的长龙在舞龙队员灵动的手中翻腾跳跃,变幻各种形态。这时,人们的目光总是追随着龙,为龙身下的舞龙队员喝彩,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让人热血沸腾的舞龙表演背后有一位“灵魂”鼓手,他就是舞龙队的司鼓洪德法。

  舞龙队第四代传承人

  洪德法是土生土长的锦塘社区人,年轻时他是一名文艺兵,退伍后在社区工作多年,自小就与舞龙队结缘。“我现在是锦塘舞龙队的司鼓,今年74岁了。我从小喜爱文艺,原先就是舞龙队的队员,负责拿龙节舞龙。后来年纪大了,就退到司鼓的位置。”洪德法说,会接下司鼓的位置是因为他父亲原来就是队里的司鼓。“我父亲原来在队里也是打鼓的,这一手鼓法从我父亲手里传下来了,我也就接着上了。”

  舞龙是锦塘(旧为许塘)人世世代代传承的活动,自幼年开始,洪德法便浸淫在舞龙艺术中。“锦塘舞龙队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最初舞龙是在祭祀祈福仪式上表演,后来逐渐演变为竞技表演。”洪德法告诉我们,锦塘舞龙队成立至今,有据可查已有七代传承人。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舞龙队的成员。“我是第四代传承人,也是队里年纪最大的几个队员之一,现在队里最小的才14岁。”

  在锦塘社区舞龙队陈列室的墙上,锦塘舞龙队的传承谱系一目了然,从第一代到第七代,每一代传承人的名字都赫然在列。洪德法的名字出现在第四代传承人一栏里。“现在年轻一代不断充实进队伍里,多数老师傅就退居幕后做一些指导工作。我闲不下来,而且也擅长打鼓,就还跟着舞龙队到处去表演、比赛,为舞龙队尽一份力。”

  十多年来,洪德法跟随锦塘舞龙队参加了全国、省市的各种表演和比赛,捧回了无数荣誉。例如在2022年全国传统舞龙争霸公开赛中,他们的参赛作品《龙腾九州》脱颖而出,获得赛事第一名,勇夺“南龙王”荣誉称号。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东南赛区比赛在晋江举行,锦塘舞龙队作为开场惊艳亮相。此外,舞龙队在梧林的多次表演更是上了央视等全国媒体。“作为老队员,能看着舞龙队越来越好,我由衷开心。”说起舞龙队现在的状况,洪德法特别自豪。

  鼓点引领“祥龙”飞

  对于舞龙队来说,鼓手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官,为队员提供节奏感和动力。洪德法平时话不多,但只要一上场便容光焕发。“舞龙是一项非常需要体力的运动,打鼓也一样耗体力,我常常打得浑身是汗。”洪德法说,他和另外两个老队员组成了打击乐队,是舞龙时的指挥者,也是配合者。“我们三个人分别司鼓、司锣、司钹,鼓为主乐器,引领龙的舞动节奏又配合舞的动作。”

  洪德法一边说着一边展示不同鼓点的节奏,“鼓的配合作用体现在哪里呢?你看龙的动作是不断变化的,有时跳节,有时打七星,有时紧七星,有时慢七星,有时造龙塔,有时定型……动作不同,鼓点就要配合这些动作,看它要开始哪个动作,就要打出相应的节奏来配合。指挥的作用表现在一些大的动作中,比如要造龙塔了,队员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开始造塔呢,这时为了保持动作统一,就要以鼓点为指挥号角,暗示这个鼓点后就要开始造塔,要定型的时候也是相同的道理。”

  看似简单的打鼓动作里其实蕴含着许多门道,并不是谁拿着鼓槌都可以的。从过去舞龙节的队员转变成鼓手,洪德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不过,因为有文艺基础,又善于学习、懂得融会贯通,洪德法练就了看一遍动作就能编辑出音乐节奏的能力。据介绍,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舞龙都要先编排出动作,再根据动作配节奏。“每次都是先观摩动作,再进行节奏配合。根据动作编排出打击乐的节奏,因为每一场动作都不一样,节奏也不同。动作根据场地大小,去梧林表演时,场地小,动作就小,鼓点就缓;在‘村BA’时,场地大,动作就大,相应的鼓点就密急激烈。”

  在正月初六的踩街活动中,长龙伴随着锣鼓声翻滚跳跃、飞舞盘旋,活力四射,活灵活现地展示龙的各种姿态。洪德法手中的鼓槌时而激烈高昂,时而低沉细密,引领着他们不断变化。

  “现在的队员以年轻人为主,许多队员是第一次参加踩街,我们打击乐三个人参加了许多年的踩街活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每年都代表晋江参加踩街,还曾多次获得由泉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踩街活动表演一等奖等奖项。此次时隔20年再次参与活动,虽然只是作为鼓手,我也特别开心。”洪德法说。

  教授鼓法不停歇

  这些年,除了跟随舞龙队出外表演、比赛,洪德法还负责教年轻队员打鼓。“我们都老了,打鼓的技巧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趁着现在还能教就多教一些。”洪德法不只教锦塘舞龙队,也到学校里教学生鼓法,甚至还教其他街镇的舞龙队伍。

  每天晚上,在锦塘舞龙队的陈列室里,都有十几个年轻人跟着洪德法学打鼓。“学打鼓不像舞龙要人齐了才能练,打鼓随时来个人都可以开练。”因此洪德法每天晚上一有空就到陈列室,以防随时有人要来学。

  2016年,锦塘舞龙入选第五批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锦塘舞龙文化在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至今培养舞龙学员近千人,舞龙的套路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3套演变到如今的500多套。“去学校教舞龙的都是舞龙队的队员,我也跟着去教鼓法,现在舞龙不仅是艺术,更是很好的健身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校园里开花,我们都很乐意教。”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是说到教打鼓,洪德法依然充满了干劲。

(记者 黄海莲 陈巧玲)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