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传承百年 锦塘“南龙王”焕新生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3-06 10:16
  

  开栏语:今年是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龙有关的体育项目备受人民群众喜爱。在体育之城晋江,以梅岭锦塘舞龙、东石梅峰型厝村舞香龙为代表的龙文化盛行。即日起,晋江经济报推出专题报道“寻龙记”,带大家一同探寻晋江舞龙和舞香龙的传承印记,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2023年,锦塘舞龙队亮相“村BA”东南赛区开幕式。

  近段时间以来,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体育馆内彩龙腾飞、彩旗飘扬,梅岭锦塘舞龙队在这里加紧操练,备战将于3月11日在晋江深沪举行的福建省舞龙舞狮精英赛。

  作为晋江舞龙文化代表,梅岭街道三光天社区锦塘自然村是闽南舞龙文化发源地,被誉为“南龙王之乡”。锦塘舞龙队历经300多年风雨,至今已传承七代,入选晋江市级非遗项目。春节以来,锦塘舞龙队不仅登上央视,还时隔20年亮相泉州民俗踩街活动现场,在各大平台一展“南龙王”风采。

1985年,锦塘舞龙队在村中表演。

  传承300多年 七代人的坚守 老中青共舞一条龙

  据记载,锦塘舞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舞龙队由锦塘自然村洪、黄、曾、蔡四个“角头”的村民组建,最初作为祭祀活动表演,后来演变为竞技项目,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鼎盛时期,锦塘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舞龙队的成员。历史上,锦塘舞龙队曾斩获不少佳绩,仅1985年,就获得泉州舞龙大赛一等奖和福建省首届舞龙大赛特等奖两项荣誉。

  洪德法是土生土长的锦塘人,今年74岁的他自小与舞龙队结缘。“锦塘的龙又称半肚龙,套路基本是武术套路的演化,分为龙珠、龙头、龙节、龙尾,以锣鼓为号。由于半肚龙龙身轻盈纤长,舞起来的时候整条龙可以做出翻滚、腾云、眨眼等动作,极具观赏性。”洪德法说,村里祖辈对舞龙很感兴趣,当时的龙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制作的,“龙头自己绑,用布做成龙身,颜色也自己画。”

  半肚龙是锦塘舞龙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锦塘半肚龙龙身几次发生变化。最初只有一条长布和木棍,民国时期,龙的形态发生变化,龙头重约35公斤,后改编减重,到上世纪80年代改编至几公斤。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舞龙竞赛进行整编规定。为参加各级舞龙竞技比赛,锦塘舞龙队将原先17节的龙身改为符合比赛要求的9节龙身,长度由原来的50多米缩减为18米,龙头重4公斤。

  蔡健全加入舞龙队已有40多年,今年60岁的他年轻时就是一位舞龙好手。“我们村像我这个年龄的基本都会舞龙,我的父亲和兄弟也都会。”热爱跑步、腿脚灵活的蔡健全负责举龙尾,“龙头稍稍一动,龙尾就要跟上好几步,所以举龙尾的人要动作敏捷、速度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晋江、泉州的大型文体活动都少不了锦塘舞龙队,尤其是泉州民俗踩街活动。“当时各县市都会派出多个‘阵头’参加泉州踩街。锦塘舞龙队代表晋江参加,还曾获评‘泉州第一阵头’,压阵出场。”蔡健全自豪地说。

上世纪90年代,锦塘舞龙队参加泉州踩街活动。

  2002年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锦塘舞龙队的不少成员为了生计外出经商,舞龙传承也因此转入校园。2016年,舞龙入选第五批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锦雄成为舞龙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底,洪锦雄等人提出重组锦塘舞龙队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支持,训练基地就设在锦塘雅苑小区内。

  位于训练基地的陈列室,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聚龙堂”,里面摆放了大大小小十多条龙,墙壁上则挂满了奖杯、奖牌、证书和照片,记录着锦塘舞龙队的传承之路和辉煌成就。洪剑映是“聚龙堂”的常客。今年51岁的他在舞龙队重组后,第一时间加入,“出生在锦塘的孩子基本都是耳濡目染,小时候就经常看舞龙。舞龙虽然辛苦,但是自己感兴趣的,再辛苦也开心。”

  如今,锦塘舞龙队队伍愈发庞大,集结了老中青三代舞龙人,年龄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70多岁。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舞龙的热情,大家无偿参与其中,凝聚成舞动巨龙的强大力量。

  独创旗阵套路 收获“南龙王”称号 舞龙文化传入校园

  近年来,在洪锦雄的大力推动下,锦塘舞龙相继走进校园、小区,至今培养学员近千人。

  2007年,洪锦雄开始在平山实验小学教授舞龙技艺,“前几批学生最难教,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基础,只能一遍遍教。学校成立舞龙队后,学生平时看得多了,学起来就相对容易。”舞龙如今已经成为平山实验小学的特色名片,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学生专场龙狮争霸金奖,并入选“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名单。

  “舞龙靠的是集体,一个人是没办法完成的。平山实验小学学生中很多都是锦塘的孩子,通过学校引导孩子们学习舞龙,等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后,锦塘舞龙队就后继有人了。”洪锦雄说。

  这些年来,除了平山实验小学,洪锦雄还相继走进平山实验幼儿园、平山中学、泉州轻工学院,指导学校成立舞龙队,大力开展舞龙活动。

  黄焮如来自泉州台商投资区,是泉州轻工学院大二的学生。大一时,她被学校舞龙队的表演深深吸引,加入学习舞龙的行列。虽然身高不足1.6米,但无论是舞龙还是挥舞彩旗,黄焮如的气势一点儿也不输人高马大的男队员。“女生舞龙相比男生肯定更有挑战性,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聊起舞龙,黄焮如的话语中满是兴奋。

  洪锦雄表示,舞龙十分考验体能,以往更多的是男队员参加。不过,现在不论是社区还是学校,参加舞龙的女队员越来越多,且个个“巾帼不让须眉”。

  如今的锦塘舞龙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收获了许多关注和喜爱。这背后,离不开洪锦雄对该项目的不断创新发展。

  2022年,全国民族龙狮文化展示活动“梅岭杯”第四届中华民族青少年龙狮争霸(学生专场)暨全国传统舞龙争霸公开赛举行。锦塘舞龙队的参赛作品《龙腾九州》获得赛事第一名,勇夺“南龙王”称号。

  《龙腾九州》是锦塘舞龙队的代表作。这个作品在舞龙中插入旗阵,并融入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创意编排,从开场的战船造型到旗阵和舞龙的和谐搭配,锣鼓铿锵有力,场面气势磅礴,令人耳目一新。

  “旗阵是锦塘舞龙队独创的套路,编排难度和执行难度大。一个人不到位,整体造型就无法完成。”洪锦雄介绍,设计和操练《龙腾九州》花费了8个月,每处细节都精心打磨。

  如何让舞龙更平易“近”人,让普通人也可以体验舞龙?针对这个问题,洪锦雄创新设计了高杆彩龙。相较传统舞龙,高杆彩龙体型小、重量轻、受场地影响小,且只需一个人操作,不仅可以和观众更好地互动,还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验需求。

  正月初一连演9场 登上央视 非遗项目焕发新活力

  对锦塘舞龙队的全体成员来说,这个龙年春节格外难忘。

  仅农历正月初一一天,舞龙队就参加了9场演出。其间,他们还登上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锦绣中国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基本没有停过。虽然非常累,但感觉是值得的。”洪锦雄说,“每次表演都是一次宣传。”

  在农历正月初六举行的泉州民俗踩街活动中,锦塘舞龙队派出了一大一小两条龙、近60人的舞龙队伍。“以前踩街是一口气表演到底。在这次表演过程中,增加了和观众互动的环节,大家都很热情。”蔡健全说。

  精彩表演的背后,是每一位表演者的辛苦付出。此次踩街全长1.6公里,需要表演方阵一路行进式表演。表演时,舞龙手尚可以替换,但负责敲锣打鼓的队员,从敲响乐器的那一刻起,就得坚持到表演结束。当天,年过七旬的洪德法足足敲了一个多小时的鼓。他笑着说,晚上吃饭时,自己端碗的手一直在抖。

  这场表演,不仅勾起了老一辈的回忆,也让新人久久难忘。

  “现场很热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踩街表演,感觉全身有用不完的力气。”今年17岁的王金涛来自锦塘,学习舞龙六七年了。“第一次练习完,手臂酸了一周。”这并没有吓退王金涛,反而坚持到了现在。“希望可以为家乡的非遗传承贡献青年力量。”这是王金涛学习舞龙的朴素心愿。

  如今,像王金涛一样热爱舞龙的年轻人正源源不断加入进来,让这项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焕发出新活力。

  农历正月十五,梧林传统村落。在燃烧的烧塔仔前,张道杰高举手臂,大力挥舞手中的旗杆,色彩鲜艳的彩龙在夜空中腾飞舞动,为现场市民、游客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舞龙技术精湛的张道杰是一名“00后”,在泉州轻工学院上学时迷上了舞龙,成为洪锦雄的得意门生。如今虽然已经毕业,但张道杰还是天天到锦塘训练基地报到,和大伙一起练习、参加活动。张道杰透露,今后,他打算把锦塘舞龙带回家乡石狮,让更多人了解、爱上舞龙。

  今年春节期间,锦塘舞龙训练基地迎来发展新机遇,被授予“福建省舞龙基地”。洪锦雄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说,“如今,锦塘舞龙已经走向竞技舞龙和传统舞龙的结合。我们希望通过链接更多优质资源,拓展基地空间资源,让舞龙队的后辈有更多施展空间。同时,可以引入观众,参观了解舞龙历史,欣赏表演,扩大对外交流,更好地保护传承舞龙文化。”

  5岁接触舞龙 17岁亮相全国大赛

  传承人洪锦雄:同心向上,舞出更多精彩

  “我是坐在父辈肩膀上,看着舞龙长大的。” 

  “年轻时也曾想放弃舞龙。现在想想,一个人有一个擅长的东西,就很了不起。”

  “每个人都同心协力,这条龙就一定舞得漂亮。就像推广舞龙文化,一群人去做肯定会走得更远。” …… 

  在锦塘舞龙队出现的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洪锦雄忙碌的身影,他有时是英姿飒爽的舞龙队员,有时是霸气严厉的舞龙教练。作为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代表性传承人,洪锦雄数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传授舞龙技艺,传播舞龙文化。 

  洪锦雄出生于1981年,梅岭锦塘人。成长于舞龙世家的他自幼耳濡目染舞龙文化,5岁开始接触舞龙,12岁进入舞龙队训练,16岁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代表福建队参赛,17岁亮相全国舞龙大赛。 

  1997年,锦塘舞龙队代表福建到深圳龙岗参加全国舞龙大赛。“一套自选套路和一套规定套路,练习时间只有17天,中午也不休息。”洪锦雄透露,套路中有躺的动作。彼时正值6月,虽然中午练习前会先在场地泼水,但训练躺在地上时依旧抵挡不住滚烫的热度。

1997年,锦塘舞龙队代表福建参加全国舞龙大赛。

  屋漏偏逢连夜雨。临行前一晚,一名队员食物中毒拉肚子,连夜打点滴后,该队员天亮时又跟着队伍坐车直奔龙岗。“没有替补的人,就算扎着针也要上。”洪锦雄说,尽管大家都尽了全力,但最后并没有获得期望的成绩,这让大家很沮丧。正是这次比赛,坚定了洪锦雄“传承舞龙文化,让更多人看到锦塘舞龙风采”的想法。

  在传承舞龙文化的过程中,洪锦雄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一有空,他就会构思不同的动作套路,从造型设计到场地和时间编排,再到鼓乐和服装搭配,他都亲力亲为。现在,锦塘舞龙队的套路多达500多套,每次都能带来不同的精彩演绎。

  在洪锦雄的规划中,未来发展锦塘舞龙有两个方向。一方面继续深入学校,从小培养学生舞龙,了解家乡文化,成为锦塘舞龙的宣传者、代言人;另一方面是带动锦塘后人继续传承好、发扬好舞龙这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集众人之力,将锦塘舞龙一代代传承下去,打响锦塘舞龙品牌。

  “无论是舞龙表演,还是传承舞龙,靠的都是集体的力量。如果舞龙队没有默契,舞出来的效果就不好;如果每个人都同心向上,这条龙一定能舞得漂亮,舞出更多精彩。”洪锦雄充满期待地说。

  (记者 李诗怡 秦越)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