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匠心 智未来 信泰集团的“智增长”
2023年,信泰集团制定了经营发展核心战略——“单聚焦、多品类、全球化”。
2023年,信泰集团将其定义为技术年。技术代表着创新、传播、管理、影响、发展的力量。
2023年,信泰集团要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家拥有全方位竞争力的纺织科技企业。
有着明确发展目标的信泰集团清晰地意识到,技术力量是信泰战略达成的核心力量,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信泰战略实现的关键路径,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信泰战略实现的基础。
如今,信泰集团奋勇争先,正以自己独有的发展路径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技术支撑更远发展
这几年,信泰集团80%的营收是由具有技术性的产品贡献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蔡清来说,“技术能让我们看到更远的未来。”
“我们最新上市的立体扇式针织面料已经获得不少客户的订单。”日前,记者来到信泰集团,与信泰集团飞织技术相关负责人谈及这一最新推出的产品时,他略显兴奋。因为在该产品中,运用了信泰集团最新突破的工艺——扇式拼接,而这也是行业领先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这几年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具有特殊工艺、突破行业技术的产品有更大的消费市场。”作为研发人员,该负责人清晰认识到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更具市场消费空间。“从最初的配合开发,到现在自主研发新品供客户挑选,再做二次开发,每一个产品都包含信泰的研发技术。”
谈及信泰的研发创新,该飞织技术相关负责人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不只是飞织事业部,所有的事业部都能感受到集团对研发创新的百分百支持与信任。集团允许我们天马行空,也允许我们试错,让我们的研发有了更多的灵感和空间。正因如此,我们也做出了众多领先行业的成绩。”
信泰高度重视对研发的投入,除创新中心外,每个品类都配套独立的技术开发部,并于2020年创立了信泰研究院。目前,该集团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超500人,企业研发投入累计超亿元,获得国家奖项7项(其中专利技术奖项3项),累计专利超500项,其中发明专利上百项。“只有技术进步了,我们才能打造出更难被模仿、更有附加值的产品,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更有优势。”信泰集团执行副总裁许金泰指出。
“要始终以技术深耕为重点,抓住研发创新这条主线不变。今年,我们研发目标将以新型环保材料、无水染色、织造迭代技术方向为主,通过创新带动集团销售的不断增长。”许金泰表示,2023年信泰集团销售目标预计保持平稳增长,将继续深挖国内市场需求,并抢抓海外市场机遇。
百年之道,创新为本,技术为王。2023年,信泰集团将其定为技术年,技术代表着创新、传播、管理、影响、发展的力量。
“无数信泰人根植在各个平凡岗位,以技术能力为核心,在研、产、供、销、服等方面不懈奋斗,专注细节、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热忱展现着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而这就是信泰实现‘单聚焦 多品类 全球化’战略的核心力量。”蔡清来说。
“数据+业务”深度融合
对于信泰的客户而言,通过TextileLibrary App就可以阅览到所有产品的详细信息。“这个App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同合作伙伴通过这个App进行有效、快速的产品对接,实现客户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开发。”许金泰拿出手机打开TextileLibrary App,“它省去了我们产品研发沟通环节,至少提高了30%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开拓客源,信泰还上线了“源选”App,“该App链接了我们的研发端和销售端,客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直接购买产品。”许金泰告诉记者,TextileLibrary和“源选”这两个App的数据都来源于信泰自主开发的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储存了我们所有产品,甚至是刚开发出来的新品,是我们的材料大数据库。”
“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智能制造,起点在设计、难点在建模、焦点在仿真,我们除了导入仿真系统,还导入了工业CAD系统、PLM系统,这三大系统贯穿信泰产品研发和销售环节,可以更好地帮忙解决研发设计及创新难题。”许金泰进一步介绍,研发数据来源于客户,打通了各个系统,可以有效读取产品下单量、点击量、收藏量等各项数据,将数据进行串联,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从而让企业更好把握客户的需求,实现新研发和产品升级。
同样,这些数据也影响了生产制造端。新产品需要新工艺,新工艺促进生产设备升级改造。比如,针对精编这一核心业务,信泰提出了“SincetechPDA经编生产管理App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从生产监控、仓储管理、数据应用和管理升级等四个方面展开,提升经编网布生产管理,促进了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将集团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融合。
许金泰告诉记者,经过数年来的数字化转型,信泰研发效率提升了50%以上,研发周期缩短了15~25天,研发成本平均下降了30%左右,产品创新上也取得重大突破,摆脱了国外软件的限制及“卡脖子”问题。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工具的革命,同时也是决策的革命,通过软硬件双管齐下,实现以往的由经验主导向数据决策的转变,让企业可以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许金泰指出,过去的一年,信泰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产业升级突破,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响应,保持稳健增长。
对于集团主业的数据化下一步如何做,信泰集团也有了清晰的战略部署——到2030年之前,通过实现“数据+业务”深度融合与重构,全面实现智能化,最终实现一个真正用数据驱动、智能运营的“数字信泰”。
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许金升指出,差异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的结合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增长引擎,“当前信泰已经具有且不断在突破行业领先技术,打造了众多差异化产品。同时,我们正抓紧进行全球化供应布局,通过数字化能力打造快速响应的供应能力,精准、快速地满足客户立体化需求,联合国际国内客户打造产品创新研发平台,实现共创共生,希望以此打造出差异化服务,让信泰更具市场竞争力。”
从主业出发 向数据产业发展
信泰集团旗下的晋江富联漂染印花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泰富联染整公司”)凭借数字赋能,已经实现了整个生产环节的数字串联,可日产百吨。
染料自动控制室是信泰富联染整公司整个印染生产的核心数字中枢系统。“只要凭借一张领料单,电脑读取单上的条形码,染料自动输送系统便会严格按照读取的生产数据,准确无误地完成称量、配比、化料、输送入缸等生产环节。”信泰富联染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产各环节用数字串联、用数字生产、用数据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产数据化。
“我们联合中国电信和万物智联公司,借助WMS、MES、智能AGV及数据集成的工业互联平台,打造包括5G智能AGV坯布仓、工厂能耗监控和预警、订单全进度跟踪、生产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厂区安全生产AI识别与预警等五大场景。”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包括上述五大场景在内的现代化染整智能工厂,未来将吸取富联染整改造的成功经验并辐射其他工厂。
信泰富联染整公司的现代化染整智能工厂是信泰集团众多项目之一。去年,信泰集团促进了包括MES、WMS在内的34个项目和方案的落地,并且针对网络建设和服务器进行了重构,启动了信泰数字新基建的建设。目前,整个集团数字化项目达成97.29%,IT系统故障率下降13%,IT治理体系建设的完备度达到了50%。
经过信泰主业多年的数据化转型的沉淀,信泰集团开始对外做数据服务能力的输出,旗下万物智联公司从信泰集团主业出发,向数据产业发展,打造了信泰发展的第二曲线。
万物智联定位于专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致力于成为一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厂商。据悉,目前万物智联已经为晋江的食品加工、鞋服纺织、建材陶瓷、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的上百家客户提供数据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2月,万物智联的智膳云产品通过了华为云商店的认证,并在该平台上架。产品上架后,未来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可以在华为云商店里选用万物智联的产品。万物智联也以此开始联合生态合作伙伴走出晋江、进军全国,市场空间得以扩大。
许金泰指出,未来万物智联将依托产业数字化服务联盟,更好更快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业务,开拓新的增长渠道,达成业绩目标,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模式、新动能、新生态”,引领纺织行业“智增长”。
识才有方 育才有道
去年,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后可独立开展博士后、人才招收培养工作。
收到这一喜讯时,许金升倍感兴奋,“未来,我们将借助博士后工作站,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鞋服纤维材料、智能可穿戴系统、废旧化纤鞋服面料回收利用等研发,以功能性纺织材料为核心产业,加快推进全球品牌战略布局。”
同样在去年,华侨大学研究生工作站于信泰集团正式揭牌。该工作站的建立是继2021年华侨大学和信泰纺织实验基地成立后,双方又一个校企联合项目。
近年来,信泰集团不断加强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尤其在纺织新型材料、纺织工程技术、纺织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与多家高校开展技术战略咨询、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期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信泰集团也在打造一个共创学习型企业。早在2014年,为了更好培养内部人才,激励一群有梦想有潜力的员工进一步实现自我成长、创造价值,信泰商学院成立。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协作方式的变化,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化、多元化。我们在不断寻求内外突破,培养一批批创新型人才。”许金升指出,当前,信泰员工人数已突破5000人,在组织发展战略的道路上,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未来,信泰集团将通过员工能力培养、绩效管理、经营激励等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学习、思考、创造、执行能力,以及有品德、有品位、有品格的优秀人才,让组织保持高效运行。
(记者 柯雅雅 董严军)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