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垃圾“扔”出钱 晋江垃圾分类再升级
扔垃圾可以“赚钱”,既不用送去废品回收站,也不用找收废品的商贩。这样的好事目前出现在晋江世贸御龙湾湖心岛、满堂红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如何“赚钱”,让我们走进现场去了解一下吧!
智能化回收 可回收垃圾不再是鸡肋
“塑料瓶、纸皮丢进去,可以兑换积分换商品。”家住世贸御龙湾湖心岛的刘阿姨,在活动现场,她搞清楚了最近小区里出现的新设施——只要按照智能回收箱上的提示,将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垃圾投入智能回收箱里,系统就会自动称重,兑换积分,发放到用户手中。“以前,家里的纸皮、塑料瓶之类的想存起来卖废品又占地方,丢了觉得有点可惜。现在丢垃圾竟然可以赚积分买东西,感觉真的赚到了!”
原来,晋江市城管局今年起对晋江居民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投放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逐步推广普及。第一期提升小区——世贸御龙湾湖心岛、满堂红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已升级完毕,于近日起投入使用。
通过提升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将原有不规范的垃圾桶,统一建设为带有晋江设计元素的垃圾分类亭,分类亭外观还悬挂垃圾分类宣传展板,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同时,将可回收物蓝色垃圾桶升级为智能回收箱,居民可根据回收箱提示进行投递。箱体上装有操作中控平台,为垃圾分类带来很好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居民通过正确参与垃圾分类、参与线上问答游戏、参与垃圾分类公益活动等获取碳积分,碳积分在平台可兑换生活用品,促使居民完成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思想转变。
现场体验 投入垃圾“吐出”积分
当天,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现场体验了一把“垃圾变钱”的过程。记者先是根据机器上的提醒,打开微信小程序——“爱环保”进行注册登录,随后,扫码、开箱、投递。几秒钟后,机器便显示记者投放的塑料垃圾共获得了228积分。随后,记者进入平台商城,积分也同时到账,可以根据积分来兑换商品。商城里有盐、米、酱油、香油、洗衣液、水果等多种商品。
“按照兑换规则,1kg垃圾兑换600积分,重量精确到克。”负责该项目建设的福建中环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于2023年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各方责任和义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目前,第一批智能垃圾亭分别投放于御龙湾湖心岛小区6座、满堂红小区2座、华泰社区居委会2座;第二批投放的点位,预计华泰国际新城15座、兰峰城市花园10座、御龙湾曼哈顿小区10座、御龙湾凯撒岛5座,计划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固定时间段 督导员提供分类指导
昨日下午,晋江市城管局联合福建中环宝科技有限公司,在御龙湾湖心岛小区开展了一场“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共建美丽和谐家园”入户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发放宣传单、社区环保义工挨家挨户拜访居民等方式,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分享如何做好家庭垃圾分类(干湿分离),并向居民介绍回收设备概况,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表示,垃圾分类既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是生活中的小事,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我们将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动员大家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晋阳社区居委会书记吴凯恒表示。
为了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目前,每个新投放的垃圾亭于早上的7点到9点、晚上的6点到8点,都有督导员在一旁指导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正确使用智能回收箱等。
但纵观全市,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需要长期引导。对此,晋江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科副科长陈炳坤表示,有关单位将连同街道、社区、物业公司通过现场活动、发放资料、现场讲解、游戏互动、入户宣传等方式,向居民面对面普及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分类知识,让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智能垃圾分类亭操作如下:
1.居民在手机上登录微信小程序“爱环保”,按提示进行投放。
2.居民投放垃圾后,设备会自动称重,称重后会产生相应碳积分,数据上传后台;由巡检人员巡检投放正确后,会在当日给予居民碳积分。
碳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物品,也可通过小程序“爱环保”转入商城“生活三宝”的积分进行商品兑换。
(记者 朱艳)
- 《泉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下月施行2023/01/06
- 361°品牌日首提“碳捕捉”概念 多款“CQT碳临界科技”鞋品同步开售2022/12/28
- 【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看我巧手变废为宝”晋江二小小记者为节能环保代言2022/06/20
- 公益广告 | 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主题公益广告2022/01/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