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筑巢引凤聚群英 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全国首个县域博士后工作站发展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9月,晋江首家设在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兴业皮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评估,获得泉州市级建站补贴100万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兴业科技向来求贤若渴,对储备优秀专业性人才有着强烈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特别重视科技研发,只有靠科技才能创造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兴业皮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美莉表示,兴业科技在2020年11月获批建站后,不仅自主培养了一名博士后,还引进20多名高层次人才,累计研发投入达122.22万元。
兴业皮革科技有限公司设站引才之举,是晋江集聚高层次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晋江博士后事业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生动体现。
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早在1999年,素有“民营经济特区”之称的晋江便勇开先河,设立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博士后工作站”),成为全国首家建在县域经济体的博士后站点。迄今为止,博士后工作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14名,为晋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博士力量”。
20余年来,博士后工作站更是把服务中心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承载作用,有效推动了晋江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引进博士后在站期间,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36项,获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累计近12亿元。
筑巢引凤 落地全国首个县域博士后工作站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人多地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1978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仅1.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典型的农业穷县。
20世纪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东风,晋江立足本地优势“三闲”(闲房、闲资、闲置劳动力)起步,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过渡,再到“三资企业”上路、“产业集群”迈大步,晋江历经了一次次的蜕变和提升。
1995年,晋江在福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彼时的晋江,已经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龙头老大”,然而,人才总量少、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显现。
“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批创业者,大多是洗脚上岸的农民,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的管理跟不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晋江市人社局局长柯发音介绍道,当时的晋江,已经进入产业集群、品牌经济时代,正全力推动“晋江制造”向“晋江智造”转变,但晋江的人才事业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人才瓶颈的制约。
如何引进人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往高端化、新型化方向发展,成为摆在晋江主政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最直接的途径是“广发英雄帖”,出台积极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晋江。然而,这种被动式的引才方式,显然满足不了晋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晋江对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聚焦人才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简单增加,即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参与调研的晋江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说道。
经过多方考量,晋江立足产业实际,提出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想。一来,博士后工作站若是成功设立,即打造了引入高端人才的全新平台;二来,博士后科研人员进站后,可以将他们的理论知识、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实践中,为晋江的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这一设想提出后,得到了上级的全力支持。1999年12月12日,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晋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设立,成为全国首家建在县域经济体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为了让博士后工作站顺利、高效运行,晋江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市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晋江实际和企业特点,创新采用“政府运作、依托企业”的特色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与一般的博士后工作站不一样。通过“政府运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将服务范围辐射到全市所有企业和行业,同时还能充分利用政府的职能作用,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为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和更便捷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由政府运作的博士后工作站,很大程度上能消除博士后到晋江工作的顾虑,为企业与博士双方的合作建立起稳固的桥梁。北京大学化学博士瞿波就曾坦言,“晋江是个县级市,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我们对这些企业既不了解,也不信任,来晋江是否能够真正施展抱负,很多外地人是存有疑虑的。”瞿波说,当年,正是因为有晋江政府的介入,才让他觉得心里踏实,因此他下定决心带着妻子来晋江工作。
多措并举 强化高端人才服务保障
人是城市的灵魂,也是最具流动性的资源。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是人才成长集聚、主动奔赴、开创事业的基础。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后,晋江围绕“引、育、留、用”全链条,不断营造精致宜居、周到爱才的城市魅力,全力让人才在晋江“引得来、留得住、受尊重、得实惠”。
21年前,与晋江“结缘”的江西人姚俊峰,是博士后工作站引进的首批驻站博士。初来时,晋江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城不像城、村不像村”,人很富,城很乱,“想喝杯咖啡都没地方。”
然而,这座城市上至政府下至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却让他印象格外深刻:姚俊峰手头有一个模具仿生项目很适合创业,但苦于无处下手。博士后工作站得知后,和人才部门不仅提供“一站式”服务,还免费提供2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10台办公电脑,协助申请晋江市政府无偿提供1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及办理注册登记、帮助招聘员工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姚俊峰的信息技术公司就开起来了。
“政府的贴心和高效,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归属感。”姚俊峰说,晋江还给予了他许多优待,他先后获评晋江第三层次人才,并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帽子一戴,觉得肩上责任更重了。”
无独有偶。2009年进站的厦门大学博士后陈欣慰和姚俊峰有着同样感受。“进站后,我也被选评为晋江第三层次人才,每年可以享受到政府发放的优秀人才津贴。”陈欣慰表示,晋江不仅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岗位编制等问题,同时还向人才提供免费入住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公积金办理绿色通道等一系列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只要博士进站手续一办妥,晋江就及时、足额地给予兑现优惠政策,真正取信于博士。
据悉,为了吸引更多博士后人才来晋江建功立业,晋江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设站伊始,晋江就为每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每月4000元的工资外津贴。自2003年起,针对出站后留在晋江创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还提供一次性1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2011年,新一轮人才政策继续加大优惠力度,除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继续享受上述标准的待遇外,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如果常年留在晋江工作,既可享受每人每月4000元的人才津贴,又可享受每人20万元的购房补贴;如是常年留在晋江创业的,若其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及以上,还可获得50万元至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及科技创新贷款贴息、税收返还等。2019年,晋江修订出台最新人才政策,在站博士后除可享受每人每月5000元的人才津贴之外,还可享受免租入住博士后公寓、子女择校入学、重大专项经费配套及其他生活待遇等政策。
除了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晋江为了给博士后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还在中心市区筹集了一批每套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的博士后公寓,供在站博士后免租拎包入住。同时,又从当年新建成的晋江市电力大厦划出一层楼,作为晋江市专家活动中心的活动场所。这个总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的场地,设置了专家工作室、学术报告厅、阅览室、健身房等14个功能区,为博士后等高级人才打造了集工作、学习、交流为一体的平台。
成立以来,博士后工作站先后组织举办80期博士讲坛或学术沙龙活动,广泛邀请晋江各界人士参加,积极分享引进博士后人才的智慧和科研成果。“在晋江的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期间,能够强烈感受到晋江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诉求不但有求必应,而且还经常开展集体团建、培训等活动,将分散于晋江各公司的博士后集中起来,丰富博士后的业余文化生活。”离开博士后工作站十多年后,清华大学博士乔梁对晋江的人才保障服务依然印象深刻。“当我有需求提出时,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非常热心地给予帮助,我常常被他们的贴心服务所感动。”乔梁说道。
据悉,博士后工作站积极协助博士后人才申报各级项目资助。近三年来,支持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特别资助共10人次;支持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次;支持申报福建省政府博士后人才项目资助3人次;支持申报福建省海峡人才计划2人次;支持申报泉州市政府博士后人才各项资助共计48人次。其中,赵冉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70批面上二等资助,彭凯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71批面上二等资助。通过协助博士后申报项目,有力支持了博士后科技创新。
创新突破 助力产学研融合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些年来,随着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晋江围绕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持续引进相关博士后科研人员。来晋后的博士后人才直接进驻企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与企业精诚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的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电子”),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氮化铝陶瓷基板生产制造企业,专业从事高热导率氮化铝陶瓷基板和电子陶瓷元器件研发、生产、销售。
“公司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来自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华清电子董事局主席施纯锡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早年间,公司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周和平教授开展氮化铝陶瓷基板的产业化开发。由于氮化铝粉体是制备基板的关键原材料,进口价格高、供应受限,成为产业化开发的一大阻碍。
为了攻克难题,2003年3月,跟随导师周和平教授来晋江的清华大学博士乔梁,顺势加入了晋江博士后工作站,专门研究氮化铝粉体的燃烧合成技术优化与性能。进站后,乔梁针对产品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两种新的工艺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解决了长期困扰燃烧合成氮化铝粉体中存在的夹心和分层等技术难题,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由于氮化铝陶瓷产业化工作技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在短暂的两年博士后期间,乔梁只完成产业化的初步工作。但出站后,他仍然与华清电子的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共同开展项目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多年来,华清电子共投入2亿多元的研发经费,在后续入站博士后及企业研发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打开市场。如今,凭借在氮化铝陶瓷基板产业化技术上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华清电子的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久前,华清电子获得了1.8亿元投资。施纯锡说,公司将利用这些资金进一步拓展在先进陶瓷和半导体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稳固华清电子在国内氮化铝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华清电子同样获益的,还有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晋江新建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威盛机械”“新建兴机械”)。2016年,厦门大学博士李琦铭进驻博士后工作站后,就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推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其中,与威盛机械共同承担了中国科学院STS计划配套项目,合作研发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叉装车的主被动安全系统”。此系统不仅申请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同时也已实现相关叉装车产品销售80余台,直接及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4000余万元。
此外,李琦铭与新建兴机械合作,针对企业相关业务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智能喷胶机器人”“小规格瓷砖分拣包装线”“智能焊接机器人”“物流搬运机器人”等一系列产业化成果,推动新建兴机械成功申报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引进博士后人才正在成为推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来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博士后工作站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引进博士后在站期间,先后出版专著19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6篇、国际刊物28篇、国际学术交流论文21篇;获省(部)级奖励8次,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个,荣膺福建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泉州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人、“晋江市荣誉市民”1人。
博士力量 为晋江数智转型蓄力加码
今年8月,晋江新一批项目集中签约。细心的人留意到:总投资超500亿元的70个招商项目中,既有鞋服、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增资扩产、提质强产,又有集成电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强链补链。
项目布局的背后,折射出晋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自觉。
从“质量立市”到“品牌强市”,从“资本上市”到“科技创新”……20年来,晋江迈过了转型升级中的一道道坡与坎。而“数智转型”则是晋江眼下面临的又一道必答题。为了解答好这道发展题,博士后工作站积极协助企业引进相关方面的专家,为晋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博士力量”。
靠鞋材起家的信泰集团,近年来业务快速增长,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企业早些年上马信息化系统,管理是方便了,但系统之间常常‘打架’。”信泰集团副总裁许金泰说,2015年信泰开启数字化转型,如今已迎来收获,“新品研发周期缩短了15至25天,研发成本平均下降了30%左右,产品不良率下降了80%。”
而这其中,从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加入到信泰集团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陶鹏发挥了不少助力。彼时,陶鹏担任信泰集团的总裁助理兼研究院执行院长。其间,陶鹏与信泰信息中心、智能制造部通力合作,在织造、染整、仓储等多个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提升。同时,促成信泰集团与联想、华为等IT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并引进IBM、SAP等一系列高端资源,形成基于纺织鞋服领域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带动企业创新,陶鹏在信泰集团开展技术和流程的标准化工作,建设信泰研究院,牵头制定工艺工序标准,进而形成可用于内部推广复制的课程。同时,协助引进华侨大学彭凯副教授以入站博士后身份开展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方面的工作,针对信泰具体需求进行总体网络拓扑和算法的设计,解决网络互连、IT性能提升、智慧仓储建设等问题。
在许金泰看来,晋江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博士后工作站作为一道核心桥梁,可以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优势,一方面准确挖掘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另一方面,发挥目前在站博士后的专业优势,针对性解决企业数字化及数智化建设和发展问题。
就在前不久,福建省2022年第一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名单出炉。其中,信泰集团和安踏集团获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后可独立开展博士后人才招收培养工作。
收到这一喜讯,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许金升倍感兴奋,“未来,我们将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鞋服纤维材料、智能可穿戴系统、废旧化纤鞋服面料回收利用等研发,以功能性纺织材料为核心产业,加快推进全球品牌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博士后工作站成功获批,未来我们计划与国内相关院校联合培养运动科学、材料工艺、纺织面料等领域的高端科研人才。”据介绍,多年来,安踏集团持续投入研发创新,预计到2030年,集团在自主研发创新上的累计投入将超过200亿元。目前,集团计划投入超2亿元升级全球科研创新中心,在产品性能实验、运动科学实验、材料研发、产品研发等范畴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并通过与重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整合全球优质战略供应商体系,构建全球开放式创新网络。
信泰集团、安踏集团在数智转型的赛道上接连取得突破,仅是博士后工作站助力晋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初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聚焦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的115家增长到现在的409家,企业从原先的制造加工环节慢慢向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应用场景延伸,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柯发音说道,晋江过去的辉煌关键靠人才,今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当前,晋江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数智转型,作为晋江引进、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将吸引和培养更多复合型的青年人才,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江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不断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记者 李玲玲)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