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压力太大怎么办?试试这五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2-12-23 09:52
  

  近年来,不少人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焦虑、惊慌、忧虑的心态失衡状况。成年人的坚韧是否没有天花板?你是否仍在为自身的压力层层加码?请放松身心。本周健康课堂,记者邀请福州市妇幼保健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童寿明一起来聊聊适合大众的压力管理法。

童寿明

  多关注心理健康

  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健康意识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你知道吗,你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和守护。

  “近年来,工作上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因为疫情原因,我们旅游业几乎停摆,我也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在一次礼佛之行中找到了平静。回来后,我开始着手做兼职,副业主业两手抓。自从心态上给予自己积极的关怀后,我的事业也有了起色。现在,我的副业收入,已经可以赢过我往年主业的收入。”晋江一旅游行业业内人士李先生表示。

  白领蔡女士也表示,“很多人出现生活上的不如意时,总是习惯把责任推给外界,比如,大环境、疫情、他人等,但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又会将矛头转而攻击自己。各种自责的声音一直在脑海中盘旋,比如为什么我总是比别人差?为什么这个客户还是不选择我的方案……我想,我们都应该学会,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温柔、耐心地对待自己。”

  童寿明表示,压力就好像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成为你的推进力;如果没有恰当地应对,压力有可能就成为你人生中的拐点,让你难以翻身。起初,你所感到的压力,或许就是那么一刹那。就像个小雪球,但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越滚越大,最后造成情绪的“雪崩”。

  如何管理压力

  不论是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压力。如何才能化压力于无形?那么,当压力来袭时,我们如何应对这股情绪的洪流呢?

  童寿明给出了以下建议:

  建议一:量力而行,多给予自己“良好的感觉”。若身体生病了,很多人都知道要多休息,当你的心灵“感冒”后,却总有人还想继续逆风奔跑。当你感到压力很大时,就不要勉强自己再强打着精神去做很困难的事。此时,将事情分清轻重缓急后量力而行即可。同时,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盲目和他人对比。

  建议二:选择能够给你带来实质收益的行为。如何确认自己的行为是属于应对压力的方法呢?最有效的一招就是:确认你所决定选择的行为,是否能够给你带来实质性收益。比如,赌博、酗酒带来的收益是欣快感,但赌博酒醒之后,压力事件仍在原处阻碍着你的发展。所以,这些行为都无法给你带来实质性的收益。若是想要减低自己的压力,就需要看清让自己担心的是什么,然后着手处理。多做少想,同时自己不将困难放大。

  建议三:不承接他人的压力,多接触正能量。当我们走在路上,迎面经过一位笑意盈盈的人,你也会回以点头微笑。如果经过的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那么即使你跟他打招呼,你的脸部表情也会略显僵硬。这是因为我们的镜像元神经的作用。这组神经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去体会别人的情绪感受,以便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做出恰当情绪回应。这就代表着如果我们经常跟情绪低落,充满负能量的人在一起,我们的情绪也会被带动。此时的你,处于情绪被他人消耗的状态。所以,当你发现你与这类人来往过多的话,就可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屏蔽这些负能量,或是提醒自己要选择更积极的伙伴在一起。

  建议四:讲究方法,寻求支持。很多人都知道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但却没有建立心情不佳时要去看心理医生的观念。因为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病了。有关专家认为,其实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心理学称之为“自我封闭”。比如,有很多白领长期存在失眠、全身疲乏无力的生理问题,却都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疲惫而忽略了。其实这些都有可能是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预兆,比如睡眠增多或睡眠质量下降、体重下降等,都很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表现。在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的同时,要相信家人和朋友、同事,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发动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好。

  建议五:多运动,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疏解压力。有研究认为,运动可以战胜忧郁,充足的睡眠也可减少压力。当你被悲伤、愤怒、急躁、烦恼、怨恨忧愁、恐惧等情绪所占据时,可以大声地喊出来或哭出来,同时要勇于向亲友倾诉、唠叨,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慢慢消失。

(记者 吴清华)

标签:压力|心理健康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