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圈 安踏集团上半年营收超259亿元
23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踏集团”)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安踏集团上半年实现收益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首次超过耐克中国同期营收表现。实现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减少6.6%。
其中,安踏品牌增长26.3%至133.6亿元,增速居行业前列;斐乐品牌收益107.77亿元,跑赢主要国际大品牌;迪桑特、可隆体育等多品牌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安踏集团表示,今年是安踏集团新十年战略的开局之年,“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是以“全球化多品牌卓越运营能力”为核心竞争力,以“心智品类打造”“卓越零售运营”为两大关键动能,通过多品牌管理协同、多品牌人才输送、多品牌创新价值链三大平台,形成三条增长曲线的矩阵式增长模式,实现高质量增长。
主品牌重塑效果显著
作为安踏集团的主要抓手,安踏主品牌上半年无论是在营收表现或是在消费者心智、增长质量上都取得明显进步。
据悉,安踏主品牌深化“专业为本、品牌向上”的核心策略,稳步推进“赢领计划”。上半年,安踏高端跑鞋和篮球鞋销量同比增长近一倍,客单价双位数提升,新锐白领、资深中产及Z世代等优质客群占比明显提升,巩固了中国运动品牌领导者地位。
这主要得益于安踏品牌与北京冬奥会的强绑定。
今年初,北京冬奥会上,由安踏研发设计的12支国家队比赛装备及中国代表团领奖服、志愿者赛时制服、火炬手制服等专业科技装备广受国内外赞誉,安踏位列奥运心智关联度全行业第一。同时,安踏开发出以氮科技、冰肤科技、炽热科技为代表的“奥运科技”大众产品矩阵,实现了奥运资产的品牌价值沉淀与转化。安踏大力拓展一、二线城市的主流渠道,“安踏冠军店”落户多个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不仅通过奥运IP强化其专业性、科技性,上半年,安踏集团还进一步强化商品力创新的全球创新平台,深入开展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并宣布每年投入10亿元研发创新资金,设立百万奖金鼓励员工进行商品创新。
多品牌接续增长势头
在主品牌安踏增长的同时,安踏集团旗下多个品牌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在安踏集团当前的整体营收和利润构成中,斐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上半年,斐乐品牌营收在过往大基数之上,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半年收益107.77亿元,与国际头部品牌差距进一步缩小。
斐乐深入推进“顶级品牌、顶级商品、顶级渠道”的战略,坚守高端时尚运动赛道,强化高尔夫、网球等高端运动产品心智;子品牌拓展高端精英、前卫先锋及时尚潮童等核心客群。在一、二线主流渠道,FILA保持高端零售形象及零售体验,平均店效和坪效保持行业领先。
而新晋品牌迪桑特、可隆体育等增长强势。以迪桑特、可隆体育为代表的安踏集团第三增长曲线户外运动群,抓住市场“户外热”新趋势,在疫情之下保持强劲增长,所有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增长29.9%至18.28亿元。
此外,安踏集团全球化战略成果逐步显现。亚玛芬体育AMERSPORTS全球业务表现超预期,收益同比增长21.1%;核心品牌业务收益创同比新高,EBITDA增长28.2%,强化全球三大市场,聚焦三大主品牌,推进五个10亿欧元的战略。
全链条数字化收效明显
品牌增长的背后是安踏集团对各大品牌在精细化运营方面持续推动全链条数字化。
上半年,安踏集团加大数字化投入,确立“以门店为核心”的数字化战略。从消费者体验出发,在私域建设、会员价值、精准人群运营上加速布局。安踏集团线上业务收益同比增长超20%,占比增至28.9%;集团多个品牌私域流水同比翻倍;会员总数提升超20%,会员流水贡献稳步提升。
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安踏集团持续推进智能化升级,基本实现了零售体系数字化、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数字化及管理决策数字化。安踏通过商品智能化项目,实现需求预测,精准、快速补货;通过RFID项目,提升收发货效率和盘点效率,终端门店的盘点效率提升约80%;通过全渠道货通项目,加速线上线下一盘货整合。
(记者 柯国笠)
- 星达入选2022年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第二批)2022/08/23
- 鞋博会摄影图片展 讲述“成长的故事”2018/04/20
- 2017年度晋江市电子商务扶持资金申报开始 最高单项补贴200万元2018/03/08
- 安踏集团上半年营收超259亿元 多品牌战略持续发力2022/08/23
- 晋江三家体育用品企业上半年业绩全部飘红 安踏营收首次超过耐克中国2022/08/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