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前行力量 挺起产业脊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福建答卷(上)
习近平同志在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福建省省长的六年里七下晋江调研,于2002年为这座城市挥毫泼墨写下“晋江经验”。20年来,晋江始终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加快产业转型,成为福建县域经济的“领跑者”。
“晋江经验”脱胎于县域经济,但又不仅适用于县域经济。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曾说:“福建省如果有若干个晋江,福建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山海激荡,砥砺廿载。“晋江经验”给福建产业发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20年间,面对工业总量偏小、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的现实,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科学理念和工作方法,紧紧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走出一条有福建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光的标尺记录下福建发展的刻度——20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从2002年的4467.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88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人均GDP跃升至全国第4位。福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78万亿元,工业总量也从十名开外升至全国第6位。
晋江三创园 记者 陈巧玲 摄
守正创新 引领传统产业高新化
位于晋江的华宇织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几百台经编设备飞速运转。走近一看,经编机上方“藏”着多双“眼睛”——足足13个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流程。
这是华宇与高校合作研发的经编视觉检测系统。“它能从高速运转的2万根纱线中精准定位一根异常纱线,数据通过5G网络快速反馈到终端平台。”华宇经编事业部生产负责人陈雪梅说。
探访这家创立于20世纪末的“老企业”,随处可窥见“未来工厂”的影子——智能排产让800台设备的排产一两个小时搞定;5G温湿度管控系统确保车间温度维持在26℃~28℃之间,避免过热导致疵点和断纱;通过智能找布系统,客户“以图搜图”,在3万多种面料款式中一秒就能找到心头好……
华宇并非个案。在晋江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数字转型、科技赋能正让一批深耕传统产业数十载的福建民营企业一改低端化群像。
传统制造业,是福建经济的重要支撑,尤以鞋服、纺织、食品等民营轻工产业优势明显。可长期以来,这些产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份额相对较低,迫切需要转换动能。
在产业布局初步完善、产业链条基本成型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动能转换?
“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
既“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又重视创新、舍得投入,这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福建传统产业历久弥新、充满活力的精神密码。
守正创新,向存量要增量。近年来,福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生产工艺、设备、产品向“新”改造,制造业从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
追逐“新四化”,福耀玻璃实现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智造转型,不断拓宽一块玻璃的“边界”,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超隔绝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升;突破新技术,青拓集团打破国外壁垒,自主研发的“手撕钢”厚度仅0.03毫米,可弯曲折叠20万次以上,可应用于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等高端领域……
智能搬运机器人、AR远程辅助操作、机器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系统……行走于福建制造业企业,可见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进行“再造”已蔚然成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效果日益显现。截至去年底,福建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数分列全国第3位和第2位,逾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另一方面,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向新模式、新业态要发展新动能,福建传统产业蹚出一条条发展新路。
信泰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鞋服纺织新材料、可穿戴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的企业。早在2015年,企业就开启了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截至2021年,集团90%以上的业务已可通过线上实现。如今,集团顺势剥离IT部门成立万物智联公司,联合华为公司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孵化中心,向当地的行业中小企业输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进发。
龙马环卫以“装备+服务”双轮驱动,推动公司环卫服务收入超过装备制造;泉工股份从售后服务延伸出服务型制造,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力;莆田双驰鞋业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实现按需生产、即时发货,成为业界新宠……
如今,靠“创”和“闯”杀出生路的福建传统产业在求新求变中经历着美丽蜕变,为“晋江经验”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坚实力量。
谋篇布局 聚力高新产业集群化
20年来,在“晋江经验”指引下,福建各地都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向着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坚实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招大项目、引好项目成为重要抓手。
省委书记尹力指出,要招大引强,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着力引进落地一批发展前景好的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延链成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内,记者走访了一家“不起眼”的企业——胜科纳米。这家企业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拥有行业最尖端的独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在业界享有“芯片全科医院”的盛名。
“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器件越来越小,封装工艺、晶圆制造工艺却越来越复杂。我们能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企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包括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帮助他们解决研发过程的问题,提升成品良率。”胜科纳米(福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乔明胜说。
胜科纳米是集成电路检测领域的行业领军者,其落地与否亦是一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乔明胜坦言,选择晋江,看中的就是当地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事实上,实验室投用半年多,营收也远超预期。
已在传统产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为何还甘冒风险进军新兴产业?
“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核。用先进技术去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做大高新技术板块来调优产业结构,这是晋江在面对产业发展瓶颈时的“解题思路”。
201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晋江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引进落地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带动集聚51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的全产业链项目,同时吸引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沿链聚合,产业从无到有,生态日臻成熟。
龙头引领,产业铸链!“十三五”以来,随着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千亿集群培育计划在福建持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高效协同的高新产业发展格局在八闽大地悄然形成。
身处昔日“产业断裂带”的宁德,如今正演绎一个“金娃娃”带动一个千亿产业的生动实践。
走进宁德时代全球“灯塔工厂”,可以充分感受到全球顶尖的制造工艺魅力。在这里,平均每1.7秒下线一个锂离子电池电芯,每20秒装配成一个电池模组。去年,这一锂电新能源巨头拿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五连冠”。
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我省各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体系,让“月亮”与“星星”相融共生。如今仅在宁德,围绕宁德时代就集聚了上汽、邦普、杉杉、一汽、厦钨、天赐等行业巨头和一批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产品检测的中小企业就近配套。
不到10年时间,福建以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为核心,带动钢、铝、铜等新材料、动力装置、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沿着《“电动福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定的“轨道”,福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正向“到2022年产值超2800亿元”的目标高速飞驰。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2035家增加到8500余家。全省已强势崛起21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比“十三五”初翻一番。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立足省情实际和比较优势,福建提出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显示了对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和优势再造。
围绕“四大经济”,“十四五”期间,福建提出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福建“产业优”将迈出崭新步伐。
完善配套 构建创新发展生态圈
10多年前,曾福泉在全球最大的液体色母制造企业英国嘉洛斯集团担任资深科学家。六年前,他站在晋江三创园的路演台上略显腼腆地推介新项目。如今,他已成为我国第一家塑料液体色母公司——福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相对于第一代色粉和固态色母粒,公司自主研发的液体色母属于第三代着色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在液体色母领域研发和应用上的空白,可替代传统技术实现更简洁、高效、环保、节能的材料着色,目前已经应用于食品包装、纺织化纤等领域。”曾福泉说。
作为创新高地,三创园为曾福泉提供了孵化空间。五年间,不但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还为他争取了人才扶持、技术研发、设备补贴等相关政策,对接当地引进的科研资源。如今,企业已崛起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围绕产业造生态,晋江近年来投入近百亿元,用‘顶天立地’的标准,打造一批‘国字号’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创业者扎根于此,推动民企加快‘数智转型’,赋予‘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蒋家兴说。
无论是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还是让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都离不开肥沃的创新土壤。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毫无疑问,在福建,民营经济就是创新主力军。他们也是福建发展的特色、活力和优势所在。但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通常又被认为是国家创新体系中“较弱”的一环。
如何让优势更优,弱势不弱?多年来,福建“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瞄准创新资源薄弱、科研投入不足等痛点,福建大力建设各类创新平台,首批建设的4家省级创新实验室,专门面向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引导成立7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构筑起企业创新的“最强大脑”。
陈豪团队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从国内外引进的19个团队之一。中心落地晋江以来,团队围绕地方产业重大需求,与当地民营企业联手攻关出一批“硬科技”产品——自主研发的伺服电机进入纺织、鞋服、智能装备等制造企业,打破智能制造核心部件依靠进口的困局;携手企业研发“工程机械变速总成智能测功系统”,改变传统工程机械产品性能检测模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针对民营企业科研人才不足的短板,福建还不断加大力度,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选任科技特派员,协助企业科研攻关。目前,已累计为民营企业选任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6000多名,在新材料、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领域为民营企业实施科技开发项目超过1300个。
在福建,围绕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圈,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机制“无形之手”联合施力,各项创新举措渐次落地——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去年累计为3700多家企业发放研发投入分段补助14.9亿元;面向全国发布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广邀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揭榜”攻关,直指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科技贷”、科技保险、创新券、创新基金、高新贷等全方位资金、政策扶持,加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孵化成形;出台省级破除“唯论文”硬核措施,探索建立人才双聘双跨、首席科学家等新机制,不断释放创新活力……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引擎”开足马力,福建企业家们坦言,如今在福建创新门槛越来越低、创新效率越来越高。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的20年,让福建产业的家底不断厚实,也给了福建持续精耕产业的决心和动力。“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始终指引着福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征途中跨越沟壑、继往开来。
如今,向着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目标,福建已再启新征程,“晋江经验”也必将续写新篇章。
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林侃 戴艳梅
- “晋江经验”20周年招商签约大会举行2022/08/17
- 记录·记录者2022/08/16
- 留住乡愁,看见未来——媒体集中采访见闻录三2022/08/16
- 晋企探“宝”记 ——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见闻录一2022/08/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