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专家走进本土纺企 送技术上门促产学研合作
近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多位纺织服装和染整领域专家,走进福建会员企业,为企业送技术上门、答疑解惑,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此次走访为期三天,专家们先后走进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狮市祥华集团有限公司、中纺联检测中心泉州实验室、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华宝集团、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周腊权表示,活动旨在加强学会与企业的联系,利用学会作为团结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平台的优势,组织行业专家对企业在科研开发、技术攻关和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展开技术交流,以此促进校企产学研结合,打通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研发和企业实际应用场景之间的壁垒,服务纺织行业科技进步。
行业专家送技术上门
染整是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淘汰落后产能、环保高压驱动和有序用电控制产能等影响,泉州印染行业面临巨大考验,要么转型升级,要么淘汰出局。
“涤纶织物‘闪染’免水洗加工关键技术”是江南大学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该技术的“闪染”免水洗工艺,做到了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实现了从进布到出布仅需8分钟。同时,还可连续快速染色,节水、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为印染行业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合作伙伴公司稳定运用3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该项无水染色技术非常感兴趣。该公司总经理苏玉碧表示,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是公司产品开发的重点和方向。为了减少印染环节的水耗,公司一直在关注少用水新技术的进展。下一步,公司将组织人员实地考察该项技术的使用效果。
“纺织辅料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是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历时20余年研发而成的科技成果。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郑环达介绍,该项研究利用工业排放CO2替代水介质,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聚酯纺织辅料清洁化染色,全过程无水染色,实现了纺织辅料印染技术创新。目前,该技术已在衬布、鞋材、织带、纽扣等产品上得到应用。
三六一度行政中心总经理侯朝辉表示,10年前,公司就在关注无水染色技术,但染色依然是目前企业生产中的瓶颈。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实施,无水染色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实现产业化,对于地方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讲师李昕在走访中介绍了有关碳足迹的研究成果。该成果聚焦纺织产业碳足迹、水足迹、化学品足迹核算、评价和应用方法。对此,三六一度表示出了兴趣,“双碳战略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晋江政府已经对企业提出了相关要求,公司愿意为此做示范应用,且希望能参与有关标准的制定。”侯朝辉说。
“科技、时尚、绿色”仍是关键词
吸湿速干系列、生物质绿色环保(PTT)系列、再生涤纶系列、高科技功能性(竹炭)系列……海天时尚梦工厂展厅中,丰富的产品展示了海天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
“近两年来,海天主要围绕‘科技、时尚、绿色’,以及国内外流行趋势和主题,结合运动、户外、休闲等特色,扩展研发了商务休闲、内衣等方面的面料,并为品牌客户‘量身定做’。”苏玉碧说。
交流中,双方就功能性面料的抗静电、抗异味、耐水洗、防水性等问题进行探讨。苏玉碧表示,面料企业最关注上游纤维领域的新进展,以及染化料的新产品。“只有前端创新,才能为后端组合提供更多可能。同时,新研发的设备要有通用性,否则使用中风险很大。”
石狮市祥华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印染加工业务。该公司副总裁邱文力表示,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市场有所变化,但对公司影响并不大,这得益于公司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围绕中高端氨纶产品进行研发生产;二是围绕“绿色高端、国内领先”目标,推出针织面料染整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国内先进的高温染布机、定型烘干机、试色机等染整设备。该项目落地后,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工艺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对于印染企业而言,最大的困难是人工缺少。虽然目前设备方面有改进,但并没有明显减少人工。因此,实现印染行业智能制造是企业的期盼。”邱文力说。
三六一度的运动装备人因工学研究中心,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草坪足球场、跑道,并配有各种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用于采集和分析各项运动数据。“近几年,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并持续加强对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以更好地助力运动爱好者提升运动表现。下一步,公司将推进智能化工厂项目。”侯朝辉说,三六一度较为关注棉、涤纶、粘胶、锦纶等原料在运动产品中的作用发挥,注重吸湿快干、发热、凉感、防护、环保可回收等功能。
渴望新技术 打通产学研瓶颈
企业对新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而高校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却找不到用武之地,这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破解?在走访过程中,专家与企业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加工企业,往往受制于客户,自己没有话语权,有些客户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甚至会超出生产工艺限制。但企业对相关标准并不了解,无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邱文力说,企业对新技术信息的掌握相对迟延,单个企业请专家也不容易,此次学会组织专家团队给企业上门送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一直以来,三六一度与国内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有合作,但如何深化合作仍面临着问题。“我们去武汉纺织大学走访过一次,看到了很多以前都不知道的适用技术成果。”三六一度服装材料中心技术总监田友如说,学校有成果,但缺少应用场景,他们恰恰可以提供应用场景。“这些技术成果对提升产品功能和品质的作用很大。希望校企间多交流,开拓思路,共同寻找可以落地的项目。”
“我们学校在智能可穿戴、功能性面料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缺少应用场景和资金,希望企业可以到江南大学走访交流。”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付少海建议,企业可以像聘请法律顾问一样,聘请高校专家作为科技顾问。科技顾问可以为企业提供开发思路和研究成果。同时,科研机构也可以从企业需求中找到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成为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对接人。
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此次专家走访活动收获满满。周腊权表示,“专家走进会员企业”是学会创设的一项品牌活动。作为国家级学会和服务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的科技社团,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学会的职责。“组织专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是学会服务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受到企业欢迎。今后,学会将在日常会员服务中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会员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走访频次,并从学会专家数据库中挑选不同领域的专家,走访各类企业,把服务企业落到实处,为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
(记者 施珊妹)
- 国际先进功能性纤维时尚可持续高峰论坛举行2022/08/03
- 浔兴股份监事叶林信、杨雅妮辞职2022/08/04
- 铂锐投资质押1300万股九牧王股份2022/08/04
- 劲霸男装启动“旧衣焕新与自然共声”环保行动2022/08/04
- 富贵鸟冬季鞋品订货会收官 2022/08/0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