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守护 爱在人间 ——听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护士代表讲述抗疫故事
100多年前,一位名叫南丁格尔的护士凭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让护士崇高的形象深入人心;100多年后,一群“南丁格尔”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是健康的守护神,是日夜抗击病毒的“提灯者”。今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我们一起走近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这群白衣天使,了解护士们白衣执甲、逆风而行的抗疫故事。
瞒着家人支援隔离点“我是党员,应该走在前”
“我报名。”
“你要报名吗?让年轻人上吧,五十了!”
“很老吗?在固定点会有轮班的。”
……
3月16日,还没等到给丈夫发送“我决定报名”的信息,安海医院五官科护士长王婉玲就上报医院,决定冲锋一线,到隔离点支援。
3月18日晚7点,王婉玲接到集合任务后,带领安海医院的9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准备好物资,动身前往隔离点。第二天凌晨4点,该隔离点就接收到第一批隔离人员122人。
人员复杂、任务重、风险高,隔离点的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待命,每天对隔离观察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酸样本采集、一日三餐配送、生活用品转接、卫生清理,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进行信息登记与事务办理等,工作非常辛苦。
“刚到隔离点时,因为要进行人员信息录入、物资准备等工作,所以大家每天都只有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睡觉。”王婉玲说,她去隔离点基本上是“瞒”着丈夫的,到隔离点的前一周都顾不上给家里打电话,丈夫发微信也没回,后来丈夫说,“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
在隔离点,王婉玲遇到了许多特殊的对象,有耳背的大伯,有患有痛风的中年男子,有患有抑郁症的青年,还有睡不着觉的老人……
“我们在登记人员信息时,都会了解每名人员的基本信息,在隔离过程中,为这些人提供更多便利。”王婉玲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熟识且防疫措施规范的药店,帮那位失眠老人和痛风患者购买了相关药品,老人家很快就能入眠,那位痛风患者也在三天后病情就有所好转。”
从3月18日到4月24日,王婉玲所在的隔离点累计接收了370名“宾客”,她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居家隔离后回到自己的岗位。至于当初为何瞒着家人去隔离点支援,王婉玲说:“我是党员,应该走在前。”
做好“守门人”的留守人员“有时用跑的都来不及”
“四个人留守一个科室,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谈及本次疫情,安海医院骨科副护士长王晓燕感叹道,这是她从业20年以来工作量最大的一次。
3月13日疫情暴发后,安海医院骨科的护士巾帼不让须眉,纷纷支援一线,但科室日常诊疗工作仍要运转,而这个重担最终落在了王晓燕等4名护士身上。
“疫情前,我们8点上班,疫情开始后,自从变成了四个人,我们一度将时间提前到六点半。”王晓燕告诉记者,由于人员减少,她们的工作量比之前翻了好几倍,因为医院实行闭环管理,每个病人都只有一名陪护照料,所以她们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还需要对这些病人和陪护的饮食负责。
“大爷,你把手机拿出来,我教你如何在微信群里订餐。”“大妈,没有微信的话,也可以用现金,我这边帮你兑换。”……王晓燕介绍,医院实行闭环管理后,和一家餐饮公司进行合作,日常的餐饮都是这家公司负责,所以科室就组建了一个订餐群,以便统计人数。但骨科的病房基本以老人为主,老人家都不懂得用手机,所以护士需要一个个教他们怎么使用微信订餐。
“我们曾经遇到两个比较特殊的病人,一个阿婆和她的保姆,两个人都吃素,于是我们就跟餐饮公司沟通,每天都要送两份全素食给她们。”王晓燕告诉记者,有很多高龄病人不能吃干饭,但餐饮公司又没办法单独弄稀饭,于是她们就把科室休息室里的高压锅拿出来,每天三餐为这些病人煮稀饭。
做餐饮、送餐、配药、为病人采核酸……这次疫情让骨科留守的“四朵金花”掌握了十八般武艺,她们每天奔波于病房之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三头六臂,一个人当两三个人来用,每个人平时的工作都是用跑的,甚至有时用跑的都来不及。”王晓燕说。
不过,在“四朵金花”无微不至的照料下,王晓燕和其他三位护士都能感受到,“虽隔着口罩,仍能看到病友们溢出的笑意。”
采样现场突闻亲人离世 用“大孝”告慰天堂的妈妈
“姑娘,你妈走了……”
4月5日凌晨5点40分,刚刚穿上隔离衣,准备6点全员核酸采样的安海医院内二科护士黄秀华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她愣住了,泪水瞬间滑落,默默地望着老家的方向,悼念心中的妈妈。
3月13日泉州疫情暴发后,黄秀华就投入到采样队伍中,刚开始是支援内坑核酸采样,后来回安海镇开始担任全员核酸采样点队长工作。
每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她,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的妈妈突然过世了。听到噩耗的那一瞬间,黄秀华已经懵了。当时,和黄秀华在同一采样点的厦门支援队队长告诉她,“你先报告院领导,看能不能回去一趟,这边我先顶着。”
“医院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安慰,并安排其他人替我,特批我回老家见妈妈最后一面。”完成所有通关程序后,黄秀华在4月8日上午坐上前往永春老家的车。
一路上,这辆车都没有开门,直到永春达埔镇殡仪馆仍然没有开门。坐在车里,黄秀华眺望着窗外母亲的遗体,再度声泪俱下,压抑了一路的情绪全部倾泻而出。黄秀华说,“因为防疫政策,我不能下车与母亲近距离接触,但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已经没有遗憾了,即使是这样远远看着她。”
由于办理的是24小时内的通行证,黄秀华在当天下午就回到晋江,并很快重新回到核酸采样队伍中。“这次遇到母亲的这件事,院领导都很支持,也一直安慰我,所以我也马上整理好心情,回到岗位上。”
“我的母亲是血透患者,身体一直不好,我自从2009年定居安海之后,平时2个月左右才回去一趟。”黄秀华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她在5月2日回到永春,将母亲的骨灰下葬。她只想对母亲说一句话,“愿天堂里没有病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超人体质”的120急诊护士 睡两三个小时、两餐变一餐是常态
“叮咚”……短信铃声再次响起,晋江市安海医院120急诊护士钟文清娴熟地穿上“战衣”,做好防护,等待随车前往指定地点转运病人。
3月13日泉州疫情暴发以来,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诊任务直线飙升,晋江市安海医院120急诊的医务人员就更忙碌了。作为安海医院120急诊的一名护士,“以车为家”成为钟文清的日常。
“除了平时一线接诊和二线转院任务,还需要支援核酸检测,转运密接、次密接、确诊人员。”由于疫情影响,安海医院先后抽调了2辆负压车到市里支援,这样留守在安海的钟文清工作量比原来多出两三倍。“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人手不够,大家48小时连轴转。”
而这次疫情,让钟文清练就了“超人”般的体质,“由于防疫政策要求,出诊时间也大大延长,每辆车周转至少要2-3小时,最长一次要12小时。”钟文清告诉记者,一天睡两三个小时、吃饭两餐变一餐、少喝水、憋尿是常事。
“我们一旦出车接病人就喝不了水、吃不了饭、上不了厕所,只能送完病人,回医院消杀的空隙才能吃饭睡觉上厕所。”钟文清说,回到医院之后,还没开始吃上饭,急救指挥中心的短信又发来,她们马上闻令而动,“疫情前,我们24小时内出车10趟左右,但在疫情期间,最多的一次出了三十几趟车。”
为了减少感染,疫情期间每次转运病人结束后,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距离远近,钟文清和同事们都及时、严格地按照规程对救护车辆进行清洗、消毒,为执行下一次任务时刻准备着,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我们这个工作不定时、不定点,不分白天黑夜,随时出发。虽说很辛苦,但在这个特殊时期,能顺利转运患者,第一时间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钟文清说。
与病毒赛跑的复采队 一句“大白辛苦了”最暖心
在晋江,有一支专门与新冠病毒赛跑的抗疫队伍,那就是“福狮”医疗先锋队——晋江市核酸复采机动队。来自安海医院骨一科的护士蔡春愈就是其中一员。
疫情暴发后,蔡春愈先后参与全市全员核酸采样、支援陈埭核酸检测。直到3月19日,核酸阳性标本复采机动队成立后,作为党员的蔡春愈也在第一时间加入。
“我们前期的主要工作是采取登门入户的方式对全市全员核酸阳性混管人员进行复采,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我们逐渐转入到封控区的入户核酸采集检测。”蔡春愈告诉记者,在入户采集核酸的过程中,有的群众由于心里紧张、情绪烦躁,队员就要因地制宜,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安慰劝导,只有消除群众的抵触心理,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复采工作风险大、任务重,由于复采时间不固定且多为深夜,对象住所范围广、分布散,各种因素给入户采样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而且,我们从接到任务到采集完标本送达疾控中心都要分秒必争,与新冠病毒赛跑,高效完成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蔡春愈说,这些工作起初让人不习惯,但是必须去适应“披星戴月的真正含义,也是在这次成为机动队员才更深切感受到。”
虽然入户采样工作辛苦,但每次采样完要离开时,采样对象的那一声声:“谢谢你,辛苦了大白!”最让蔡春愈难忘。
而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唤醒自己的动力,就是三个孩子的鼓励,蔡春愈说,“我是三个宝宝的妈妈,从3月19日到现在都没回过家,作为母亲最牵挂的是孩子,只能在没出任务的时候跟小孩通电话视频,他们也会在视频里为我打气加油。”
(记者 林小杰)
- 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举行科技成果推介会2022/05/12
- 天使在晋江 “5 ·12”国际护士节致敬“最美逆行者”2022/05/12
- “晋情拍”小程序昨正式上线 上报市容问题可获得积分兑换奖品2022/05/12
- 我们是护士,更是战士!——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护士团队抗疫侧记2022/05/12
- 晋江市中医院护理团队尽显使命担当 党建引领非常战“疫”2022/05/1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