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我们是护士,更是战士!——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护士团队抗疫侧记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2-05-12 09:33
  

  5月的夏天,风暖昼长,万物繁茂。经过风雨洗礼后的晋江大地生机无限。在这之前,晋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3月中旬,面对突袭而来的疫情“倒春寒”,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第一时间响应晋江市委、市政府号召,以迅速的行动、扎实的措施,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用“快、准、严、细、实”应对疫情大考,以实际行动扛起了医共体“龙头医院”的责任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疫的主力军中,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共派出700多名护士投入一线,占总人数的43%。特殊时期,她们不仅仅是护士,更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士。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起回顾抗疫战场上这些“白衣天使”的点滴风采。

  前方战“疫” 她们迎难而上勇毅前行

  此次应对疫情,是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与新冠病毒在正面战场的第三次交手。经过2020年抗疫和2021年处置应对突发疫情,护理部主任陈川珍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部署各项工作,调配人员深入防控一线。

  3月13日,当核酸采样的指令一发出,123名护士迅速集结奔赴核酸采样一线。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200多名护士先后投入核酸采样工作中。自3月13日至4月21日,累计完成273万多人次的采样任务。

  在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的同时,晋江还组建了一支核酸复采机动队,专门负责对混管异常人员开展复采。3月20日,39名护士响应号召,加入核酸复采机动队。她们没有固定的采样场所、时间,只有随叫随到的整装出发。“疫情防控一线,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第一个冲到哪里。短短几分钟内,我们需要穿上防护服,带上检测工具,坐上‘抗疫专车’,奔赴复采对象住所。”核酸复采机动队队员、晋江市医院陈彩云说,他们离病毒最近,但始终坚持知险而上,只为“快、准、稳”完成混管处置工作。

  3月27日,在陈埭镇域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时候,医院又调派64名护士加入“晋江市医院医共体支援陈埭核酸采样队”。疫情高发期,几乎每天都要开展一轮核酸检测,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奔波在陈埭镇大街小巷。“我们采用‘固定采样点+服务上门’的工作方式,对陈埭镇各个楼栋开展全面扫楼,确保核酸检测不落一人。”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张颜婷说,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27日至4月20日,采样队累计工作时长超1.4万小时,进村次数达90次以上,共计完成采样管数超11万管,采样人数55万人。

  集中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也是抗击疫情最重要的防御阵地。3月25日,晋东临时方舱隔离点正式投入使用,晋江市医院23名护士再次紧急驰援。“刚开始大家都没经验,又碰巧投用后的几天都下大雨,着实增加了不少工作难度。”驻守晋东临时方舱隔离点的护士谢俊珠笑言,她们团队就是名副其实的“开荒者”,在众人合力之下,于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隔离点的“三区两通道”设置、物资筹备、布局建设等工作。

  除此之外,在这块新投用的“新大陆”上,团队成员每天都能增加许多“奇怪”的技能。比如,为了上门采样方便,他们不断更新采样“装备”,对矿泉水瓶、纸箱子等进行创新改装,制作出更结实耐用的采样“神器”;比如,针对方舱隔离点呈直线状分布,同一个护士需要行走一公里才能上门服务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节约步行时间。“不少人愣是在这过程中,学会了开三轮车、电动车、接驳车等各种车辆。”谢俊珠说道。

  作为疫情期间的定点救治医院,晋江市医院开发区院区既要负责辖区内8万多人的全员核酸检测,又需要护佑隔离病区来自封控区及管控区的红码需住院患者。在非常之时,晋江市医院总院调派许绵绵前往开发区院区,担任隔离病房的护士长。

  由于晋江市医院开发区院区原先并未设置隔离病房,以许绵绵为首的16人护士团队从头做起——没有电脑录入系统,她们自行设计各种记录单;没有医疗物资,她们临时从总院紧急调配;没有电梯,她们几人合力将行动不便的患者扛着上下楼;没有氧气筒,她们身穿防护服扛氧气筒上楼……就这样,柔弱的“娘子军”化身“大力士”“全能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据统计,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共收治82名住院病人,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

  后方坚守 她们无私奉献服务周到

  疫情的压力不只在前方,也在后方。

  此次疫情中,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被定为管控区、封控区孕产妇及儿童的定点救治医院之一。在人手大量外派支援采样的情况下,医院将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集中救治区域,统筹调派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到公卫楼,维持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正常运作。

  特殊时期,公卫楼成了无所不能的“临时医院”,这里病种繁多,事务细杂琐碎。作为医生“左膀右臂”的护理团队,更是丝毫不敢怠慢。她们打着十足的精神,在病房的长廊上来回穿梭。由于人手短缺,平时娇小柔弱的护士们,在此刻承担起了搬运卧床病人,并护送至CT室行相关辅助检查的工作。除了日常医疗护理,她们还需保证患者三餐的按时发放,注意隔离病人的心理疏导……

  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急诊科也面临着比往常更加艰巨的挑战。“每一天,我们平均要接诊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急诊患者。”急诊科相关负责人说,那段时间,随着疫情发展,急危患者有增无减,120出诊量屡破新高,工作负荷日渐增强。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量,急诊科护士们咬牙坚守,只要120转运车到达,她们第一时间冲上前开展急救。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急诊科副护士长陈婉珠24小时留守科室,每天都在科室里跑进跑出,一刻不得闲。她深知疫情下急诊救治的重要性,便设计了群众健康码身份识别卡。这样一来,医护人员在核验完患者信息后,就能直接分类标注,让防控信息进一步可视化。朋友见她天天忙,担心她过度劳累,便送来一箱元秘D,谁知她转身就送给一名待产孕妇,让其补充能量。

  为了保障血透患者、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治疗不中断,医院相关科室不停诊。“疫情期间,每天早上六点半,我们的血液净化室早已灯火通明。”血液净化室护士长兰丽华介绍,原本科室已有透析患者263人,需要护士轮三班开展透析。疫情之下,叠加从东石、磁灶、泉州等地分流而来的患者,最高峰时高达310人。在院感科的指导下,血液净化室的护士只能对患者进行分时段、分区域开展四班透析。“护士凌晨四五点才下班,第二天到点又照常上班。即使这样,大家都还抢着上班。”兰丽华说,科室护士谢佳惠,一只脚的小指头受伤骨折了,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一天都没有休息。还有一回,疫情期间由于封控,病人无法打车回家,护士谢幼兰就骑摩托车载病人回去。

  特殊时期,少不了护士们对孕产妇及婴儿的全力“护航”。记者了解到,从3月13日至4月20日,晋江市医院成功帮助产妇分娩680名婴儿,其中包括20名危重新生儿。在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的前提下,NICU护理组长吴丽霞带头进行8小时制“三班倒”护理,保障危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这20名危重新生儿中,有2名需要气管插管,有9名需要使用呼吸机。”吴丽霞说,疫情期间,护士们需要穿着防护服,在暖箱内对这些危重新生儿进行治疗护理。虽然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难度,但留守的护士始终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最终用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护佑所有危重新生儿康复出院。

  【最创新】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入户核酸采样效率,晋江市医院总务科副科长苏晓静创新工作方法,用草图绘制了一件可以解放医务人员双手的“天使战甲”,并由劲霸集团子公司劲心劲意制作而成。这不仅为采样人员高效完成入户采样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减少了入户对象的等待时间,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最“疯狂”】

  疫情期间,在14轮全员核酸检测及重点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中,作为晋江市医院医共体总调度员的护士长庄丽珍,为了次日工作能顺利地开展,深夜里还在与指挥部、卫健局、各医共体单位协调、匹配每次任务计划。因为政策一直在变化,任务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电话一个又一个地占线、计划表一稿又一稿地变更,在凌晨的任何一个时刻都能见到她在现场亲力亲为的身影。这样的她,一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累的时候,庄丽珍就靠在办公室椅背上眯几分钟。当电话响起时,她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中。

  【最年轻】

  汪世雯是晋江市医院一名儿科护士,出生于2001年,是全院最年轻的员工。去年8月,新入职的她刚好20岁。一身稚气还未全部卸下,汪世雯就被分配到医院新生儿科、儿科负责护理工作。今年3月疫情发生后,汪世雯积极加入核酸应急采样队。后来,她被转派加入方舱医院医疗救治队。为了便于工作,她在进入方舱前把留了将近4年的及腰长发剪掉。

  三十年护龄护士感言

  施珊珊: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从事护理工作已30年。每当面对病人的需求时,我都会用我的耐心、爱心和细心去照顾每一个病人。现在,我虽然不在一线付出,但护士的职责与使命时刻在心。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把心中的光播撒在我所热爱的医护工作中。

  连降霞: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正是这没有翅膀的天使,让人间充满爱。携一颗初心,守一份执着,借用泰戈尔的一句话:“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黄华英:护士工作平凡而艰辛,看上去容易,真正做好却又不是件易事。作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一份对患者的耐心、细心、同情心、同理心,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张小玲:5月12日迎来了我三十年的护龄。岁月改变了容颜,丰富了阅历,但不变的是对这份职业的执着与热爱。从最初的护士职称逐渐晋升为护师、主管护师,目前已完成副主任护师笔试。感谢我的职业,把我的心灯点亮。

  林玲玲:30年前,我怀揣着好奇、带着几分惊喜,开始了护士这份职业。这些年里,我始终认为做好护理工作应当从点滴入手,面对不一样的患者,就要“因人施护”,给予不一样的护理。我相信,只要心存一种“爱”,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记者 李玲玲)

标签:国际护士节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谢飞明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