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父子学者近百年研究接力完成《泉州宗教石刻》增订版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1-11-19 09:49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今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工作者、文史学者的接续发掘研究,无疑为申遗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

  泉州市高度重视考古与历史研究工作,“要加强考古成果挖掘整理、研究阐释、交流展示”被写入10月结束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几乎与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同步,泉州现代考古研究也悄然打开局面。其中,父子学者吴文良、吴幼雄二人,用跨越近百年的接力,投身宗教石刻搜集研究,接续完成《泉州宗教石刻》出版与增订版,为重新发现宋元泉州,献出了毕生精力。

86岁的吴幼雄翻看父子合著的《泉州宗教石刻》增订版

  “填补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空白的人”

  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5年后,听了厦门大学张星烺教授的“中世纪之泉州”专题讲演,年轻大学生吴文良,开启了泉州宗教石刻研究之路。

  1928年,吴文良回到家乡,成为中学历史教师。工作之余,为寻找那些不同寻常的石头,他的足迹遍及古城内外的工地、石匠铺。由于货币贬值,他常要兑换美元用于购买石刻。

  儿子吴幼雄回忆,父亲的不寻常举动,得不到周遭的理解。很多人问他,为何要把“不吉利”的墓碑搬回家?可在父亲眼里,这是记录千百年前信息的人类文化遗产。

  1954年,吴文良把收藏的100多方宗教石刻,捐赠给当时的泉州文管会,引起海内外文史界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得知后,专程莅泉颁发嘉奖状,并鼓励他抓紧出版成书,推动更多学者共同研究。3年后,吴文良编著的《泉州宗教石刻》出版,他也被誉为“填补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空白的人”。

  “宗教石刻穷尽一生也研究不完”

  今年已经86岁的吴幼雄退休前是泉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他说:“很多人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喜欢上宗教石刻?我说不清楚,因为从记事起,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刻着异域花纹、文字的石头——墓碑石、寺庙柱础、石柱……”

  《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后,曾被陈毅副总理作为出访礼物,送给外国友人。不光是郑振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人也一直关注增订版编著工作。然而几年后,郑振铎、吴文良先后去世。

  1977年,受夏鼐委派,考古研究所的黄展岳来到泉州拜访吴文良。得知吴文良已去世,他在惋惜之余,向吴幼雄提出:接替父亲,把这项未竟的工作做下去。

  就这样,继与父亲一样选择历史学、成为历史教师后,吴幼雄正式扛起宗教石刻研究的艰巨任务。

  1980年冬,他专程到北京,为增订工作做准备。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他得以近距离研究父亲当年捐出的部分珍贵石刻。石刻背后,涉及10多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与艺术,有古阿拉伯文、古拉丁文、古叙利亚文等,有融合希腊与埃及艺术,在印度形成的犍陀罗艺术。在专家和翻译帮助下,他一步步解读宗教石刻记载的千年往事。为了节省经费,他还买来相机,自学拍照、冲洗照片。

  2005年,在泉州市政府资助下,父子合著的《泉州宗教石刻》增订版面世,吴幼雄也已年近古稀。他说,《泉州宗教石刻》揭示了10—14世纪,作为世界级大港的泉州,曾与亚欧非三大洲多国家、多民族人民频繁往来,曾产生多元宗教、艺术融合,更实证《马可·波罗行记》《伊本·白图泰游记》《鄂多立克东游记》等中世纪旅行家书中记载的泉州风土人情,所言非虚。

  如今,吴幼雄仍然沉浸在石刻与史料的世界里,“这是数千年的积淀,这就像一个‘无底洞’,穷尽一生也研究不完。我们现在提创新,但是创新也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历史研究、考古发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者 蔡紫旻/文 吴嘉晓/图)

标签:泉州宗教石刻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