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中国三人女篮展望“后奥运时代”:从零开始 会越来越好

www.ijjnews.com   人民网  2021-08-26 18:14
  

  东京奥运会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发挥出色,获得铜牌。这是中国篮球时隔近30年后,再次站上奥运会领奖台。中国三人女篮主教练许佳敏和她的队员们日前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奥运会的表现带来了信心,中国三人篮球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奥运奖牌 意义很大

  自2018年开始,中国篮协开始发展三人篮球项目,三人女篮先后夺得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2019年篮球世界杯冠军。许佳敏说,获得奥运会铜牌,球队在取得成绩和收获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不足。

  回顾奥运会之旅,许佳敏最难忘的反而是输球,半决赛上,中国队不敌俄罗斯奥委会队。回到休息室,球员的斗志、情绪和身体状况都不理想。“我告诉她们,这是奥运会,是人生重要的一场比赛。现在离领奖台只有一步,要站起来到赛场上拼搏。”许佳敏说,经过调整,队员们相互鼓励,最终在三四名决赛中击败了法国队。

  “战胜法国队后,我们4个人抱在一起,颁奖仪式上,4个人又手拉手站上领奖台。这是最难忘的两个场景。”队长张芷婷是三人女篮的“元老”,也是唯一经历过亚运会和世界杯夺冠,以及奥运会摘铜的队员。中国三人女篮从组建到登上领奖台的辛酸和不易,她的感受尤为深切。

  “通过努力登上奥运会这个最高舞台,5天10场比赛,大家一直是高度紧张的状态。比赛结束,我们都把情绪释放出来了。”张芷婷说。

  29岁的王丽丽是球队中的“老大姐”,她说:“奥运会铜牌对每个人的意义都很大。哨声响起的时候,心里感觉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强国有我 义不容辞

  在参加东京奥运会女子三人篮球项目的8支队伍中,唯二的“00后”都来自中国队——杨舒予和万济圆,她俩不仅在场上虎虎生风,在场下也收获了很多球迷的喜爱。

  杨舒予表示外界对自己的关注也是对整个中国女篮的支持。杨舒予的姐姐是中国女篮球员杨力维,她说,包括姐姐在内的所有中国女篮球员都是自己的偶像。“我也很喜欢美国球星克莱·汤普森,他在关键时刻一直有稳定的发挥,有一颗大心脏。” 杨舒予坦言,自己要向前辈、偶像和对手学习,脚踏实地,提高对抗能力和投篮的稳定性,“我很高兴看到大家越来越关注女篮。对我来说,一切从零开始,做好准备,打好以后的每场比赛。”

  无论是三人篮球还是五人制篮球,只要祖国需要我,我义不容辞。”杨舒予说,“强国有我,我相信中国女篮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球队中年龄最小的万济圆也把“脚踏实地”当做对自己的要求。“奥运会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与优秀球员的差距。在未来要脚踏实地、取长补短,争取再次为国出战。”她说,女篮前辈把国家荣誉放在首位、勇于挑战对手、遇强则更强的作风,一直在激励着自己。

  看到差距 重新出发

  在回国隔离期间,三人女篮的教练和队员们依然每天坚持训练。经过休息和调整之后,球队将“整编”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这一届中国三人女篮的全部任务将在全运会之后告一段落。全运会后,我们将回到各自的俱乐部,代表球队征战WCBA联赛。”许佳敏谈到下阶段的计划时说到。 

  “通过此次带队,对于三人篮球球员的选材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许佳敏认为,三人篮球球员要具备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些特质,比如训练和比赛中的必胜信念,要具备一定的冲击力、一定的无氧能力和极限的对抗能力。还有些能力类似于五人制篮球,包括韧劲、团队协作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

  “三人篮球是一项高强度、有氧无氧结合的运动,对球员的要求非常高,瞬间的判断和调整是比较重要的。”王丽丽坦言,奥运会是终点,更是起点。“竞技赛场没有永远的赢家,三人篮球要继续保持竞争力,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想要的目标,那就是冲击金牌。” 王丽丽认为,中国三人篮球队员还比较年轻,虽与世界强队有差距,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未来还有提升空间。

  许佳敏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优秀球员加入到三人篮球的行列中,更多球迷关注和喜欢三人篮球,中国三人篮球的未来可期。

  (人民网记者 郝帅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刘峣)

标签:三人女篮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