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小记者作品选登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9-15 19:34
  

  蜻和蜓

  谢雅欣(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10班)

  一阵微风吹过,我翻开书桌上那本林那北阿姨的著作《蜻和蜓》,细细地品读起来。不知不觉间,夜已深沉,我合上书本,心中一阵阵暖流升腾,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描绘的人物和情节,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使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蜻和蜓》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小蜻和小蜓是姐弟俩,幼虫时期的他们无忧无虑。妈妈离奇死亡之后,姐弟俩相互扶持,邻居们友善地伸出援助之手。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姐弟俩终于振翅飞翔,承担起妈妈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小蜻和小蜓是不幸的。他们在幼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亲人,只能相互搀扶,共同面对生活的苦难。相比于小蜻和小蜓,我是幸运的。我出生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富足而快乐。爷爷奶奶对我百般呵护,爸爸妈妈视我为掌上明珠,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是全家人的开心果,一家人其乐融融。我的生活无忧无虑,从未体验过生活的苦难。林那北阿姨用细腻的笔触、酣畅淋漓的童话语言,带我走进了小蜻和小蜓面对苦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成长故事。

  小蜻和小蜓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坚强智慧的母亲,母亲给了他们亲情之爱,又让他们学会了自尊自强;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英勇无畏的父亲,父亲为拯救小蜈蚣而舍弃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让他们学会了勇者无惧;幸运的是他们有着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在失去亲人、面对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幸运的是他们有一群乐于助人的邻居,燕子阿姨、白鹭叔叔、老鼠爷爷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成为他们成长的助力。最终,小蜻和小蜓承担起保护生存环境的责任和使命,守护绿水青山。

  月朦胧,一阵微风吹过,帘影幢幢,我仿佛看见一红一黄两只蜻蜓停靠在窗台。他们向我微笑着,而后振翅高飞,消失无踪,而我早已酣然入梦。

  指导老师_张诗思

  劳动带来幸福

  江羿晋(晋江内坑中心小学四年4班)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首《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我们耳熟能详,它歌唱的是劳动的力量。

  那天,为了让我们体验农民的生活,实践基地的教官带着我们去村庄里劳动。到了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梯田,农民在田里忙碌着。

  我们开始捉泥鳅了。一开始,我专门找那些扑腾的泥鳅。滑溜溜的泥鳅捉到手上时,马上一跃跳入水里,扑腾两下,溅得我满脸都是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技巧,我先弯着腰静止不动,等到泥鳅放松警惕,再向它们猛扑过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手中的泥鳅扔到岸上的桶里。

  接着,我们还学习了插秧。我先拿起一大把秧苗,再用右手抽出一株,握住秧苗的底部,往土里面插,然后慢慢地放开手。如果秧苗立着,就说明插成功了;如果秧苗倒下去了,就说明插的深度不够。这可真是技术活。没过一会儿,我已是腰酸背痛了。

  劳作了一上午,我累得直喘气,而平常农民伯伯们一忙就是一整天,那得多辛苦啊!可为了大家,他们毫无怨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农民的辛勤汗水开创了农村新篇章,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城墙,警察的日夜坚守营造了安全的生活环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劳动者。我们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天底下所有劳动者的共同奉献,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要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爱劳动的朋友们,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酿造出更甜蜜、更高尚的生活吧!

  指导老师_姚晓瑶

  “迎百期 庆双节” 主题书画作品征集

  9月30日,本报小记者周刊《晋江少年》即将迎来第100期这一重要时刻,恰逢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至”,本报特别策划推出“迎百期 庆双节”小记者系列活动。现面向所有在册小记者征集书画作品。届时,本报将选取优秀作品在《晋江少年》予以刊登展出。

  作品要求:书法作品可以选择毛笔或硬笔,绘画作品不做类别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健康向上,题材以“迎百期 庆双节”为主题;送交的作品必须为小记者个人原创作品。

  投稿方式:将作品电子版以JPG格式发送至电子邮箱jjsn0905#163.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来稿请注明“‘迎百期 庆双节’作品投稿”。期待小记者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彩色笔墨画出多彩的童年,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节日的盛况。

  截稿时间:9月28日

标签:小记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