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对话王徽音:自创“粗心本”擅总结 父母不爱“管”爱陪伴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20-08-07 19:03
  

  今日,初见高分考生王徽音,留着一头齐耳短发的她看起来文静、清秀。从小学习一路优秀,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徽音的与众不同,在于她学习刻苦专注,善于总结反思,还自创“粗心本”时刻警醒自己避免出错。热爱阅读的她,在小学时就曾写过30万多字的童话小说,这次语文成绩也是超常发挥。

  孩子的优秀总离不开良好的学校和家庭环境。除了有学校的“授业解惑”,父母从小给予她的高质量陪伴和引导,让徽音在各方面都能均衡发展,脱颖而出。

  王徽音,总分619.1分!(满分630分)

  毕业初中:泉州七中;

  毕业小学: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语文144A,数学150A,英语147.5A,物理98A,化学99A,道德与法治97A,历史99.5A,地理A,生物A,折算总分589.1分,加上体育30分,总分619.1分。

  学习方式:既有“粗心本”又有“错题本” 阅读广泛曾写30万字小说

  “取得这个成绩还是蛮意外的。”文静的王徽音对记者说:“这次数学是一如既往的稳定,语文平时考试是最没底的,但这次超常发挥。”

  泉州七中副校长张然表示,徽音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除了课程科目都很优秀外,平时体育测试也是满分。学生尤其擅长数学,初三已有两次满分,这次考试她自己也预测数学会满分。目前她已被泉州七中预录取。

  在学校师生眼中,徽音学习上一直很刻苦,扎实。在她自己看来,她的数学优势就是错误率较低。讲到学习方法,她说平时在每次考试后,会对因粗心而出错的题目收集总结,整理成一份“粗心本”,每次考前会翻看,不断提醒自己要多留心,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出错。同时,徽音也有自己的“错题本”,对经常遗漏的知识点也会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思。 

  徽音虽然对自己的语文考试比较没底,但是她从小就热爱阅读。父亲王世阳说,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会通过背诵自主识字。上小学后,他们每周都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孩子一周能看十本书,但父母没有特别让孩子阅读必读书目。

  徽音从小爱好文学,博览群书,热爱写作,多次参加学校作文大赛并获奖,常有作品发表在《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报纸上。她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作家,并曾写了30万多字的童话小说《洛克日记》系列“三部曲”。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吴晓宁老师表示,在学习上孩子除了目标明确,懂得合理规划,也能主动配合学校制定的学习方案。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孩子在朗诵、体育方面也表现优秀。

  徽音从小乐于助人、 拾金不昧,碰到同学问题总是热心解答,上小学时,她曾捡到苹果手机、电话手表等,都毫不犹豫地在爸爸的陪同下送还失主,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曾被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评为“优秀安全志愿者”。

  父母教育:相比学习上“严管” 更注重陪伴和沟通

  徽音这次考试总分只扣了10.9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徽音的父母并不严苛,反倒是有些“放养式”,更注重的是对孩子的陪伴。

  她的母亲李雅琴是泉州晚报专刊副刊部编辑,她说:“小学一到六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遥遥领先。这次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从小注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很重要,也离不开多年来三实小和七中老师的悉心教导。学校为孩子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和潜力,学校的培养模式很适合她。”

  从徽音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工作都比较忙,都会有意识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有不懂的地方,等母亲上完夜班回来,第二天早上再解答。父母也没有特意给孩子制造安静的学习和玩耍环境。在中国电信泉州分公司工作的父亲王世阳说:“孩子小时候玩耍时,我们大人都不会去刻意打扰她,小学做作业多在客厅,奶奶看电视声音放得很大,孩子也能不受干扰认真学习。”

  父母对孩子教育张弛有度。父亲说,他们平时工作忙碌,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多在接送她上下学的路上,多是聊学习以外的,比如最近孩子的心理动向,在学校的活动,和同学们的人际相处等。“孩子很乐于和父母沟通,别人家父母是愁孩子不爱说话,我女儿倒是生怕父母没空跟她交流。 ”妈妈说道,孩子之所以愿意和他们沟通,就是无论孩子和他们说什么,大人都以平常心对待,不会去责怪。

  相比督促孩子学习,父母做得更多的是陪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鼓励孩子周五前自主完成作业,周末尽量抽空带孩子出去玩。同时也积极参加泉州晚报社主办的小记者团活动,拓宽知识面。

  (曾聪虹 陈森森 陈晓东 许奕梅 吴嘉晓 文/图)

标签:中考|第一名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