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关注中考】地理 理清主干知识的脉络关系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0-07-10 16:08
  

  “从近三年中考试题看,地理学科还是重点考查地理课程要求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维。”泉州五中初二地理备课组组长陈荣昆老师与泉州九中初一地理备课组组长林翠容老师在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学科的复习建议中表示:“复习阶段,学生要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重视综合思维 记忆知识占比较大

  从近三年地理中考试题看,立足问题情境去考察学生的学科能力,突出学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在林翠容老师看来,复习阶段,学生要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常见的知识点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中国地理概况、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等是高频考点,均是考查基础知识。考查地理记忆知识占比较大,而洲界、我国地形区名称、分布,民族分布特点等是直接考查课标要求的记忆知识。另外对学科能力要求高,以图文形式展示素材,对考生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能力要求较高,试题重视区域认知方法及基于区域要素特征的综合思维。

  陈荣昆老师也表示,中考重点还是考查地理课程要求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维。基于此,他建议2020年省考考生可重点关注以下考点,地球和地图:经纬度的判读、半球的划分和判读、五带的名称和划分、自转产生的现象(地方时差);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计算海拔高度和实地距离,判断方向、判读坡度陡缓,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洲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两大火山地震带。天气与气候:天气符号、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世界气候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典型分布地区。

  而在世界与地方地理部分,考生可重点关注,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日本的位置和首都,中国四大海域,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中国人口特点及对策;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耕地类型;长江和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措施;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福建地理中武夷山、戴云山和闽江的名称和位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相互作用中的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区域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分析纬度、海陆和地形对气温、降水和气候的影响,河流流向与地势高低,气候和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及成因,农作物、人口、城市、交通线和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因素。

  训练提取信息能力 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考前复习第一阶段建议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复习中结合地图形成系统的地理主干知识结构,理解基本地理概念,背记地理基础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林翠容老师表示:“考生要注重能力培养,以熟悉的区域,进行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而在考前复习第二阶段建议,构建重点知识网络。运用地理思维导图,理清主干知识的脉络及相互关系,如地理自然要素的特征分析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强化专题复习。以专题形式对常考的地理图表进行整合复习,如等值线图、气候分布图及气候统计图表的判读及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做题,强化自己从文、图、表等地理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区域地理复习上,以陌生区域为案例,训练区域的学习方法,以达到能力迁移应用,学生要加强模拟训练查找缺漏,针对练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弱点”。学生要认真听取老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比如关联问题的归纳、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等,还要有意识地在答题中、校对试卷中不断规范自己的地理表达。

  而今地理考点呈现方式多样,陈荣昆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时需注意增强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学会从题干、图表和坐标图等各类图文材料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标上记号帮助解答;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区域地理的考查并不限于所学区域,试卷中经常会出现陌生的区域,陌生的情境,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新区域,新情境,因此要求考生在备考中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记住并理解了的知识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非选择题大部分空格要求填写的字数大都在6个字以内,只有少部分空格要求简要分析原因,答案会超过6个字。因此在考前训练中出现的错别字、易混淆的概念要及时纠正并掌握,简要分析原因要避免前后矛盾、因果不分。

  □记者 陈森森

标签:中考|地理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