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 >> 晋江在行动 >>正文

洋埭将打造上千摊位的夜市经济圈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6-14 11:52
  

  “点亮夜经济 寻找晋江城市烟火气”系列报道⑧

是外来工的“深夜食堂” 也是奋斗开始的地方

洋埭村七一路卤味摊老板黄素碧和顾客聊天

  每天晚上,华灯初上,晋江陈埭镇洋埭村的七一中路就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卤味、烧烤、海鲜……100多个夜市摊主开始了营生,整条街油盐酱醋在飘香,袅袅烟火在升腾。

  “我们这里的夜市,可能是晋江最早的夜市,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洋埭村党支部书记林和杰回忆起当初,“以前工厂下班都很晚,晚上九十点下班后,外来工没地方吃饭,地摊经济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到了2000年后,越来越红火,夜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据了解,洋埭是晋江外来工最多的村,本地户籍人口9000多人,外来人口最高峰时有12万多人,现在也有四五万人。所以,这里的夜市跟别的地方逛着玩、吃着玩不同,它是众多外来工的“深夜食堂”,五湖四海的美食,价格便宜,不仅满足了外来工的味蕾,更寄托了他们的乡愁。

  外来工的“深夜食堂”

  故乡的味道可解千愁

  12日晚上9点,记者在七一中路看到,一个卤味摊旁,鞋厂工人孙海林一边吃着卤味喝着啤酒,一边和老板娘聊天。

  老板娘黄素碧58岁,四川仪陇人。2004年,原本摆摊的女儿怀孕了,将摊位交给了她,主要经营猪头肉、猪耳朵、鸡爪、豆腐等十多种卤味,以四川口味为主。因为食材新鲜、口味地道,黄素碧的生意一直不错,回头客也非常多,很多都成为她的朋友。初来乍到的孙海林就是其中之一。孙海林一家之前都在浙江打工,两个多月前,他来到晋江,“看看这里行情”。独自在外,孙海林每周会来黄素碧的卤味摊小酌一顿。

  “晚上下班,很累,来这里喝点冰镇啤酒,吃点卤味,感觉特别舒服,有家乡的味道,就不那么想家了。”孙海林说,在外漂泊的人,无论多辛苦,一口家乡味就能解决无数愁苦。

  吃一顿才10多元,更是他常来的理由。不过最让他看重的是,有个人唠唠嗑,感觉特别亲。孙海林是四川平昌人,就在仪陇隔壁,两个月吃下来,已让他觉得黄素碧是半个亲人,可以吐露心思,打听用工行情……总之,这里是让他感觉特别温暖的地方。

  从推餐车叫卖

  到开两层酒楼

  7元一份的陕西凉皮,5元的湖北鸭头,十多元的四川卤味,单说烧烤就有重庆、新疆、东北等好几种风味,洋埭夜市满足了来自四面八方打工者的口味。而这里,更是很多人奋斗开始的地方。

  昨晚,在赣湘农家饭店,记者看到了正在招呼客人的老板娘赵红花,两层楼的酒楼里,每张桌子都坐满了客人。这一切,若回到21年前,赵红花是不敢想的。

  1999年,赵红花跟老公从老家江西来陈埭时,还带着8个月大的女儿。原本想进厂打工,但两人不想分开,就在岸兜开了一家工厂小餐馆。“最开始,炒一份素菜1.5元,一份荤菜3元,我炒一个锅,我老公炒两个锅。脖子上挂一条毛巾,不停地擦汗,汗还是会流到眼睛里。”到了工人下班时,赵红花就推着餐车到路边叫卖。夫妻俩都很忙,女儿没人照顾,走丢是常事。一次,女儿拉着一个乞丐的衣角,跟着别人走了两公里远,所幸被一名认识的保安带了回来。

  付出总有回报!因为夫妻俩为人和气,菜的味道也好,渐渐生意好了起来。几年后,夫妻俩又搬到洋埭开起了川菜馆,到了2008年,看到现在这家店面要出租,两人借了不少钱,租下店。12年来,酒楼经过三次装修、升级,终于有了目前的规模。现在,赵红花已经在晋江买了房,女儿刚大学毕业,读高中的儿子成绩优异。

  赵红花说,她还会继续寻找商机,继续在晋江发展自己的事业。

  打造两公里夜市圈 

  提供1000多个摊位

  “一直以来,我们村都非常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稳就业、稳消费和稳市场,而扩大、规范夜市经济也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上周开始,为了方便摊主摆摊,我们已经施划、规范夜市几条街周边的停车位。”林和杰告诉记者。

  洋埭村治保主任林深建表示:为了维护洋埭的夜市,目前,每天村里和滨江派出所都会组织巡逻队进行巡逻,维护治安和交通,并聘请保洁员进行卫生的打扫。下一步,洋埭村计划规划中兴路、七一路和鞋都路,长达两公里的夜市,可以容纳1000多个摊位。

  (记者_朱艳 通讯员_林慧真 文图)

标签:夜市经济|地摊经济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