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生态“高颜值”经济“高素质”花开并蒂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9-07-18 15:38
  

  在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道路上,福建蹄疾步稳。

  生态环境“高颜值”。2018年,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至Ⅲ类水质比例95.8%;九市一区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高素质”。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55.5%;新兴产业势头良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二产;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3.58万亿元,增长8.3%,增速居全国第5位。2019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

  福建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八闽大地展现“高颜值”“高素质”花开并蒂的美丽画卷。

  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

  近日,一场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泰县举行。近25万条白鲢、大头鲢等鱼苗,被投放至龙津溪与马洋溪中,以摄食蓝藻,净化水质。

  2016年以来,长泰连年组织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鱼苗约64万尾。买鱼苗的钱,源自县里的生态修复资金。

  “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犯罪,打击并非最终目的,防范和修复才是个中要义。”长泰县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蒋龙勇说,当地推进修复性生态司法,以补植令、监管令等方式,责令被告人进行植被恢复、增殖放流,实现惩治违法犯罪、修复生态环境、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一判三赢”的良好效果。

  在全省率先设立的生态损害修复资金,则为修复性生态司法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漳州两级法院共筹措生态修复资金700多万元,有效使用近300万元。长泰法院正计划拓展生态修复资金的应用场景,将其用于异地成片生态修复林种植、垃圾不落地行动、山体护堤建设等。

  生态司法创新,是福建大胆改、深入试,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实践之一。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要求,福建要构建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示范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生态司法保护机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等体制机制创新,福建逐步建立起环境治理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协作监管机制。

  制度创新,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线。

  自2016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福建着力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深入探索,扎实抓好各项改革试验。

  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目前,福建方案部署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制定了专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22项改革任务已形成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6项改革任务已形成初步成果,正探索形成经验;10项全国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正全力推进落实。

  纵观八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绿色指挥棒,舞得虎虎生风。

  福建建立绿色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率先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政府负责”向“党政同责”转变、“末端治理”向“全程管控”转变、“督企为主”向“督政督企并重”转变、“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由此,绿色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导向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7月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精准支撑服务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福建山多地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地矛盾凸显,理应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前提下,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空间。”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方案要求推进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建设,加快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将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基础依据。

  绿色创新,自下而上。

  福建注重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形成了武平集体林权改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兰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态+”绿色发展、厦门生活垃圾分类、永春全域生态综合体、将乐常口生态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经验。

  改革赋能,清新福建绿意更浓。

  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奋力挑大梁

  宁德时代的国际“朋友圈”再添新员。

  不久前,宁德时代与沃尔沃汽车签订动力电池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为沃尔沃即将推出的SPA2平台以及CMA平台上的全部车型供应动力电池模组。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者、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独角兽”,也是目前唯一进入国际一流车企供应商体系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其国际“朋友圈”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捷豹路虎、克莱斯勒、标致雪铁龙等商用车主流品牌。

  2018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占有率约2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福建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加快全省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抓手。如今,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都在致力于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宁德,首期投资50亿元的上汽集团宁德基地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不久前首台通线车正式下线,标志着其批量投产进入“倒计时”。围绕宁德时代和上汽宁德基地,宁德已集聚厦钨、卓高、杉杉、青美、邦普等近40个上游配套项目。福州也积极参与配套协作,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汽配产业园日前已启动建设。

  在厦门,总投资100亿元的中航锂电新型动力锂电池生产线项目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为厦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填补了关键的缺失环节。作为省内新能源整车生产的领军企业,厦门金龙集团在漳州龙海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底可下线第一辆车。与之配套,总投资30亿元的猛狮锂离子电池项目和总投资25亿元的猛狮新能源整车项目也已落地漳州诏安。

  来自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

  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下,福建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尤其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

  随着福州京东方8.5代TFT-LCD生产线、厦门联芯12英寸集成电路、晋江晋华DRAM存储器、莆田砷化镓氮化镓、福顺晶圆集成电路芯片等一批项目或落地建设,或已建成投产,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正实现从“填屏补芯”到“增芯强屏”跨越。

  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突破口,福建着力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龙头。新大陆、星网锐捷、瑞芯微、福大自动化等一批企业走在行业前沿。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福建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恒申控股集团通过收购荷兰福邦特控股公司,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己内酰胺生产集团;青拓集团率先引进国际工艺,改变了不锈钢生产的传统模式,引领我省不锈钢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石墨烯产业已形成以福州和厦门为创新核心区,以厦门火炬高新区、泉州晋江和三明永安为产业集聚区的“两核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动能转换,引领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去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300亿元,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4.1%,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5.1个百分点。

  而对服装、食品、制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我省则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加大环保技改力度,不断降低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

  在武夷山,一场“以电代燃”行动,正重塑传统制茶业。

  “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电气化设备加工的茶叶少了烟熏味和灰尘,品质也有较大提升。”武夷星茶业的制茶师傅黄智超说。

  近年来,石狮市采取一系列倒逼措施,进一步规范服装纺织企业的环保行为,促使越来越多服装纺织企业投入资金引进现代化、自动化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循环利用率。在石狮市宏兴染整织造有限公司,一种新型烘筒可在烘干布料过程中自动收集形成冷凝水,供水洗设备使用。

  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能效对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铸造行业落后炼铁设备淘汰工作检查验收,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推进煤炭去产能指标交易,去年全省关闭退出34处煤矿、去产能210万吨……推进绿色制造、化解过剩产能,福建始终不遗余力。

  生态惠民,提升城乡百姓获得感

  天蓝不蓝、水清不清、空气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最爱在朋友圈晒福州的蓝天白云,惹得外地朋友羡慕嫉妒恨。”福州市民黄小姐说,看得见的生态“高颜值”,给百姓带来摸得着的获得感。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解决什么;群众最期盼什么,就攻坚什么。

  “根据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期间接到的举报案件来看,约75%都是群众身边的‘小事’。”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实际上,油烟、噪声、垃圾污水这些“小”问题,却离百姓最近,群众感受最为深切。

  提升群众获得感,从“小”问题入手。去年7月起,省生态环境厅、住建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等6部门联合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共办结群众举报件8337件,到期办结率100%。

  “家门口的烧烤店不再油烟呛人了,噪音也小了,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将乐县水南航华大厦的居民们对困扰多年的油烟污染终得解决拍手称快。去年8月,接到群众投诉称大厦一楼烧烤吧油烟污染扰民,将乐县环保局立即责成烧烤店组织整改,封堵烧烤间排烟漏风管道,改造进出通道并安装净化处理设施。

  对标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受理、转办信访件的做法,攻坚行动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横向整合各部门职能优势,纵向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形成“接转督办核”无缝衔接,做到“接”有专人安排,“转”有时效要求,“督”有实地核查,“办”有分级标准,“核”有严格程序。通过联合交办督办、挂牌督办、整改销号、公开曝光、现场督查等方式,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

  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农村污染宣战,目前全省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建制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全覆盖,85%建制村都有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94%县(市、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90%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全面深入实施,全省740条河流从此有了守护神。目前,我省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共配备4973名河长、13231名河道专管员。建立了小流域有专人管理、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四有”管护新机制,实现了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污染河段变得清澈见底,越来越多的淤积河段变得流水淙淙,越来越多百姓为亲水宜居的生态环境点赞叫好。

  (记者 张辉 林侃 潘园园)

标签:绿色发展|高素质高颜值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