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厦门等城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

www.ijjnews.com   中新网 海峡导报  2019-04-09 17:44
  

  4月8日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大城市取消或放松落户限制,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也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这意味着,在大城市落户将会变得容易一些。对工作、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以及想买房的外地人来说,都是一大利好。

  1常住人口100万-300万城市落户不用积分和社保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2019年,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其中,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上述II型大城市在落户上将不得再有“社保年限要求”。《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显示,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其中II型大城市不得实行积分落户,有条件城市要进一步降低社保年限要求。

  记者梳理显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包括珠海、海口、潍坊、抚顺、银川等城市。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的省会城市及省内较发达市区。

  2常住人口300万-500万城市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相比2018年,I型大城市落户政策也有不小变化。

  2018年的任务是“I型大城市中实行积分落户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鼓励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则明确,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记者梳理资料显示,上述的I型大城市主要有大连、长沙、济南、厦门、南宁等。主要为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这些城市2019年将“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重点群体则主要为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城市间转移就业人员等等。

  例如,根据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公安局2018年9月29日发布的《重点群体来厦落户实施细则》,重点群体就包括应届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技工(师)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按照技能人才落户;符合规定的各类留学回国人员等。

  3北上广深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也有了一些改变。《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显示,超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

  据媒体报道,《2016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发布数据显示,4个超大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特大城市主要包括成都、南京、杭州、郑州、沈阳等,以省会城市居多。

  4租房常住人口允许落户扩大持居住证所享受福利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到,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说法是,2018年我国将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从“探索”到“允许”,反映出政府在落户政策态度上的改变。

  公共户口又称集体户口,是户籍关系挂靠在某一个集体户头上的居民户口。“公共户”没有户口簿,有需要使用时,可拿身份证前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和便利项目。具体项目包括:

  2019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全面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线上结算率,推进远程医疗和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

  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各地区要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持续深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扩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盖范围。

  这意味着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福利将大大向城市常住人口倾斜。

  据中新网

标签:户口|落户
稿源: 中新网 海峡导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