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中国电视剧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www.ijjnews.com   文汇报  2019-03-19 17:20
  

  “嫦娥四号”传回了第一张摄自月球背面的照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透露,中国的基础研究已经连续六年有着公认突破……当一系列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影响人民生活福祉之时,作为客厅文化,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现实的步伐?人民期待的步伐?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有专家比喻,社会生活里许多我们引以为豪激荡人心的领域,都是荧屏故事的“无人区”,比如科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等。这显然与我们身处的创新创造的时代难以匹配。

  现实主义创作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艺创作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创作者需要打开视野,更需要走进实践深处、聆听时代声音,在立体的世界里、从宽频的各行各业中挖掘好故事,塑造好人物。”

  匹配时代发展挖掘现实富矿,创作者应当延展学习领域

  近两年,现实题材创作形成热潮。有心人做了统计后发现,剧作的类型形形色色,有情感剧、创业剧、也有动作和悬疑等内容包含其中。但相比丰富的类型元素,作品涉及的行业却略显狭窄,时尚、餐饮、传媒等行当最受编剧青睐。比如《幕后之王》与《我们的四十年》都邀观众走近电视制作行业的台前幕后;《风再起时》《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奔腾岁月》说的都是服装行业的风云。

  也有编剧愿意探索新的写作领域,已播的《亲爱的翻译官》《南方有乔木》《猎场》,分别聚焦高级口译、无人机设计师、猎头等职业。但它们多多少少困在了“专业失真、恋爱过载”的魔咒里。

  对此,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编剧的问题在于,对社会的进步认知不足,总在自己熟悉的半径内重复创作。“社会日新月异,许多人物的超凡精神与超凡才能,需要创作者看见、挖掘并展现出来。因此,编剧应当加强学习,延展学习领域。只有先当生活的学生,才能当剧作的主人。”若有编剧想写电商大规模发展之后与实体经济间的碰撞,他能做且必须做的一件事便是知识更新。

  看看辽阔的现实:上海张江活力四射,科创题材理应在文艺作品里占有一席之地;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那些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新坐标中,必然富含文艺创作的鲜活源泉;北斗导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等超级工程不断刷新中国人民的自豪感,每一条战线里都写着了不起的故事等待被发掘、被广而告之。在王兴东看来:“作为一剧之本的主导者,编剧应当跨越高山、趟过溪流、迈向深谷,只有到实地去勘探、钻研,才能挖出宝藏。”

  攻破行业壁垒超越职业本身,文学艺术终究是关于人的艺术

  隔行如隔山,何况金融、科技、生物等专业性极强的领域。编剧们如何突破行业书写的瓶颈?深扎行业、或重视行业内部写作者的建议跃入视线。理由很充分:从行业内部观察疾风劲草,所谓的编剧行业壁垒便可攻破。

  著名作家孙颙提供了两则深扎行业的例子。“滕肖澜的《城中之城》写金融业,她的先生是圈内人士,她自己则到银行蹲点良久。王小鹰每次创作筹备期都在七八年。写《你为谁辩护》前,她干脆把自己变成了行业中人,去律师事务所做兼职,两年里跟办20多个案件,还跟着师父去监狱会见当事人,到临时法庭做书记员。”书写者的眼里没有了行业盲区,下笔才可行者无疆。

  不过,仲呈祥提醒:“精通行业固然必要,但文学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聚焦某个行业的文艺创作,要力求超越行业自身,在人性上取得普遍意义。如此,戏剧人物才能取信于人,才是有效的创作。尤其要警惕,别把文艺创作降格为一个行业的宣传工具。” ▼下转第五版

  要么专有名词连着行业术语,要么一味自我表扬,电视剧一旦成为某行业的“黑板报”,就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单调和乏味。

  这位评论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艺术家跟历史学家不一样。史学家讲原委、讲事实,讲发展的来龙去脉;艺术家不必面面俱到、首尾圆满,而是持各家不同的艺术话语,根据故事构筑情节、塑造人物。无论科技、商业、教育、司法哪个行业,万变不离其宗要写人,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像《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技术是他的理想之光、姐姐是他的情感软肋,执拗性格又在其事业发展路上“因势成人、因势废人”。从人性、人格、人情、人道四维来塑造人物,这样的主角虽有光环,却绝非“纸片人”。

标签:电视剧
稿源: 文汇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