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五天四到团组,习近平留下5句“叮嘱”

www.ijjnews.com   人民日报  2019-03-10 09:30
  

  今年全国两会,从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到内蒙古代表团、甘肃代表团、河南代表团,习近平已经四次“到团组”。脱贫攻坚“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生态环境保护“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五天四次“到团组”,习近平留下5句“叮嘱”。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艺和社科工作,习近平一直很重视。3月4日,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他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叮嘱文艺和社科工作者:“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表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2.生态环境保护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3月5日,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在他的讲话中,有一项内容非常突出,那就是生态环境保护。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习近平表示,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他叮嘱,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习近平要求,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3.脱贫攻坚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3月7日,在甘肃代表团,习近平谈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干?习近平仔细叮嘱:

  谈脱贫标准,他指出,“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谈“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等问题,他强调,“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谈贫困县摘帽后的工作,他表示,“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3月5日,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这句叮嘱,发人深省。

  习近平表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习近平这样谈“紧日子”与“好日子”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还引用了一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一方面,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另一方面,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几项工作安排,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的“辩证法”。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3月8日,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河南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习近平叮嘱:“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习近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标签:习近平|代表团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谢希源谢希源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