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政协委员与小记者热议“闽南语传承”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12-27 08:40
  

“规范用语很重要 但乡音同样不能忘”

  晋江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昨日在晋江戏剧中心开幕,一年一度的晋江“两会”也拉开了序幕。为了给广大读者带去更加鲜活的报道,本报特别组织的小记者“两会”报道小组,昨日也来到会议现场,小记者们与钟建新、庄晓芳、张子牙、颜颜、许文林等五位政协委员就“闽南语传承”“环卫考评”“文明礼让行人” “世中运筹备”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于“闽南语传承”

  “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传下去”

  来自安海成功中心小学的小记者蔡弘悦是地道的晋江人。不过,她最近发现,身边很多本地的同学,对于闽南语只会听、不会说。

  对于这个现象,委员颜颜也有他的观察,“现在很多孩子不讲闽南语,这跟环境的变化有关系。从大环境来说,我们从小就接触的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使用的语言绝大部分都是普通话,大部分节目为了让小朋友们能直观地理解,让大家看得更明白,用的也都是普通话;从小环境来说,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跟孩子交流时用的也是普通话。这就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学习闽南语的语言环境。”为此,颜颜建议,可以更多地去创设闽南语的环境,开展多样性的赛事和活动;家长要增强意识,多和孩子们用闽南语交流;同学们也要主动学习,大胆地说。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委员许文林认为,要用平常心去看待“方言弱化”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晋江面临的问题。从全国范围来说,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因此方言弱化自然成了一种趋势。”但他同时表示,规范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与闽南语传承之间并不矛盾,“推广普通话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但是闽南语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当然要保留我们自己的语言DNA。”

  而从澳门回来参会的委员钟建新则表示,他在去年提案就提到了关于海外晋江人语言传承的问题。他认为,在传承闽南语这方面,晋江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在新加坡,很多孩子都同时能讲英语、马来语、普通话、粤语、闽南语等语言,很多新加坡人都至少能说四五种语言。而且科学研究表明,掌握的语言越多,越有助于脑力的开发。从这个层面上讲,父母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学校有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能过多要求;而家庭教育则可以在这方面加以巩固。”

  听了几位委员的回答,蔡弘悦很是感动,“今天的采访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不仅要积极学习闽南语,还要更多地学习闽南文化,从点滴做起,努力为晋江的发展出点力!”

  关于环卫考评“落后分子”

  “有‘先天不足’但也有后天机遇”

  作为一名永和的小记者,来自永和群滨小学的陈俊杰向委员道出了自己的苦恼。“11月份晋江市在泉州市‘美丽乡村’环卫考评中综合成绩降低了1.06分,龙湖、永和、陈埭三个镇更是连续两个月全市倒三。我真的不想再看到永和排在后面了,委员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对于这个问题,委员张子牙和许文林表示,这几个镇有他们的“先天不足”,但是也有后天的发展机遇。

  张子牙认为,作为曾经的“石材大镇”,永和的环境基础相对薄弱,这是它的“先天不足”。但他认为,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这对永和来说则是一个把劣势转为优势的机遇。“石材退出后,如何引进一些新的产业业态来带动地方经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张子牙建议,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建造一些主题公园和休闲场所,也可以把一些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做成微景观,以此带动环境修缮。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强化村、社区的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卫生意识。

  “第一次采访‘两会’,刚开始有些紧张。但是,采访时委员们畅所欲言的样子让我放松了不少。”陈俊杰表示。而来自中和中心小学的许婧妍则表示,原本她觉得“两会”跟她并没有太多关系。“但是经历了今天的采访,我知道‘两会’关心的就是百姓的问题,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关心我们的教育,关心我们的医疗,关心所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记者_张之杰 欧阳霆 董严军 文图)

标签:2018晋江两会|政协委员|小记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