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引领高素质之城强势崛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特稿·厦门创新发展篇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8-12-12 15:21
  

  四十年风云激荡,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再踏征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厦门作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厦门会晤期间深情点赞的那样,历经四十年筚路蓝缕,已经成为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当前,厦门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扎实推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五大发展”理念既是40年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必将引领中国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厦门经济特区发展也必将随着“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发展系列特稿,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所走过的光辉历程,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突破。

  一枚LED球泡灯,营造了令人舒适愉悦的照明空间。数据显示,全球每100枚LED球泡灯中,就有30枚由厦门制造。

  电视、电脑、智能手机……这些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都离不开液晶屏幕。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厦门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完整,集聚了电气硝子、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冠捷显示等一批行业翘楚。

  在生物医药领域,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世界第三支、国内第一支宫颈癌疫苗,世界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等都出自厦门。

  类似这样的“厦门造”例子还有许多。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由制造到创造的过程。随着一家家创新型企业拔节生长,一条条高新技术产业链加速崛起,厦门已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目前,厦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全市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3%,近年来集成电路、新材料、软件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都在20%以上。

  四十年砥砺奋进,回首来时路,我们发现每一颗果实,都收获于创新之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引领着全市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厦门再出发。厦门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重点打造12条千亿产业链群,重点实施10个千亿投资工程,以“双千亿”为抓手,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产业转型升级

  从加工生产模式

  转向自主创新高端制造

  从“厦门加工”到“厦门制造”再到“厦门创造”,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2.5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41.88亿元,年平均增长18.4%。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厦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四十年。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工业规模小、数量少、基础弱,科技家底囊中羞涩。设立经济特区后,厦门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加工生产模式蹒跚起步,利用外资“造船出海”,此后工业规模逐步壮大,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效益水平不断提高。

  虽然“三来一补”企业为厦门带来了一些技术和设备,但其面临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凭借着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艰苦奋斗精神,厦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养专业人才、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使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研发经费占比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全社会研发(R&D)投入达到142.39亿元,同比增长21%,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创新,永不止步。面对近年来的转型阵痛、产业竞争等压力,厦门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加快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厦门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新增96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与此同时,我市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华恒盛面对单一生产型制造发展的“天花板”,近年来依托自身国家技术中心平台优势,成功实现从产品销售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松霖卫浴科技的“创新设计服务”获得用户点赞,进一步开拓了市场;金牌厨柜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进一步铸就其品牌影响力和差异化优势……以“产品+服务”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厦门引导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业开展创新服务,加快推动制造企业向服务业拓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持续深化改革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释放发展新动能

  国际权威咨询机构最近发布消息说,厦企亿联网络的SIP话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回顾亿联网络在厦十八年的奋斗历程时,亿联网络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智松感慨:“厦门‘不折腾’的营商环境让亿联网络从小变大,厦门城市的节奏也十分适合研发型企业的成长。”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监管创新,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紧盯世界一流目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如今在厦门,已取消、下放131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92%的审批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其中80%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厦门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四;厦门首创“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被国务院认可并作为标准在全国推广;在今年8月底发布的中国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厦门排名全国第二。

  一场场打通营商环境“脉门”的提升行动,有效激发和释放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统计显示,2017年厦门市新设商事主体增长21.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2%,民营投资增长20.9%,外贸进出口增长14.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

  激发创新活力

  加强制度创新

  为科技创新“松绑”“输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厦门认识超前、行动自觉,努力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决定〉的实施意见》《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系列重大创新政策,为科技创新“松绑”“输氧”。

  为鼓励企业创新,近年来,厦门科技资金重点投向千亿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科技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方式由原本无偿资助为主,向贷款贴息、股权投入、后补助、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多元投入方式转变,推出多种科技信用贷款,开展了12个品种的科技保险业务,进一步放大了科技资金引导的“乘数效应”,将科技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降低了40%。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过程中,厦门科技职能也逐渐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十三五”以来,我市研发经费补助政策的深入实施,革新了传统的科技资金扶持和管理方式,企业无需申报科技项目、无需专家评审即可获得扶持资金,所获资金可自主调配,全面增强科技企业研发自主权,调动起全社会R&D(研发)投入积极性。近年来,厦门全社会R&D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2%,实现连年快速增长。

  当前,厦门正积极打造国家级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科技支行、知识产权特色银行,创建了全国第一支政策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设立了科技创业种子暨天使投资基金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运营引导资金。扩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助力一批科技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试验田”。自2016年6月获批以来,自创区厦门片区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精准发力,初步形成了以火炬高新区为核心的“一核两带二十九园”空间范围。在今年5月福厦泉自创区考核评估中,厦门片区得96.53分,居全省首位。

  手持自创区厦门片区的69项创新事项清单,目之所及,一个个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互联网+技术转移”模式、生物医药千亿产业培育机制、及“两高”企业培育机制成为典型经验,获得省效能办通报表扬。至今,厦门片区已有64项创新事项落地,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全球首例ROS1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首支国产一代宫颈癌疫苗和二代宫颈癌疫苗、“阿波龙”无人驾驶巴士、面向5G通信的氮化镓器件……近年来,我市在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众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迈向新高度,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等“19+20”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加快建设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发展成本,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诞生了一批跻身国际国内先进行列的厦门标志性产品和技术。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的“双自联动”,更是发挥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叠加优势,促进创新改革举措的“互联互通”。首批推出的15项“双自联动”创新事项中有14项落地,“试点集成电路产业链平台式保税监管新模式”等创新举措拟在全省推广。

  打造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多条产业链群超千亿

  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企业美亚柏科;产品矩阵已覆盖全球15亿台设备的美图;国内首家在A股主板非借壳独立上市的游戏企业吉比特;国内新标准社保卡发行量第一的易联众;在女性垂直细分领域取得行业领先的美柚;参与制定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标准的咪咕动漫……这些在细分领域赛道上奔跑的冠军,都来自厦门软件园。作为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千亿产业链的核心载体,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厦门软件园规模以上企业本土企业培育率占比93%以上,在已投入使用的1.46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实现每平方公里营业收入超600亿元。

  厦门软件园跨越发展的秘诀何在?业内认为,这与厦门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发展软件和信息产业密不可分,同时,软件园突出“长板效应”,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让长板更长”,并强链补链,补齐短板,形成集聚效应。这样的发展思路,也因应了“产业集群”理论——同行业的企业在一个地区集聚,围绕着同一种产品展开分工或竞争,结果是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地方经济兴盛发达。

  四十年砥砺奋进,厦门始终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破题之举。从1992年ABB集团第一家企业落户,到ABB的6家企业、1家分支机构及2家R&D技术相继生根开花,再到ABB将所有在厦业务单元整合至其全球最大的创新和制造基地——ABB厦门工业中心;从1998年的戴尔公司落户,再到戴尔中国服务总部进驻;从2006年的友达光电落户,到天马微电子、冠捷、宸鸿、晶宇光电、达运等光电企业集聚,打造平板显示千亿产业链群;从2014年海峡两岸合资建设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联芯集成电路项目入驻,到紫光展锐、联芯、美日丰创光罩、星宸等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厦门集成电路产业跻身全国前列,多个产品跳动起厦门造“中国芯”……回眸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多条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的带动作用,依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路径,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起了厦门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2017年,厦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4241.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1.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93%。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作用明显。

  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我市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创新“科技招商”模式,设立“火炬高新区美国硅谷瀚海孵化器”、“清华海峡研究院台湾新竹孵化器”等一批离岸孵化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向厦门集聚。同时,大力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和央企等在厦设立研发机构,加速先进成熟科技成果在厦转移转化。新引进中电科58所、西安交大、航天十二院等在厦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中心。

  近年来,厦门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继续围绕产业集群建链、扩链、补链、强链,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做强做优现有平板显示、软件信息、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等5条千亿产业链基础上,争取今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制造、文创等3条产业链突破千亿,力争到2022年全市形成12条千亿产业链(群)。

  布局前沿领域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

  拥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集成电路是厦门重点培育的新支柱产业。近年来,厦门出台配套政策为集成电路企业助力,积极搭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载体,并发挥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致力于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今,以联芯、清华紫光、三安、通富微电、士兰微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优迅高速芯片、瀚天天成、芯光润泽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案例正在聚沙成塔,越来越多的产品跳动起“厦门芯”。

  人工智能大潮下,厦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个人服务领域、企业服务领域、行业服务领域及城市服务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引导美亚柏科、美图、唯你网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力“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影响力中位列前八。

  “新”字当头,蝶变未来。一系列成绩单,彰显厦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态势:天马5.5代AMOLED显示面板、厦钨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戴尔拓展等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四三九九、美图等4家企业入选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力品药业等6个高端制剂获“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全市税收增量一半以上来自新经济新业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重点项目布局及投资方向,透出厦门未来发展的后劲与潜力。厦门完善市级统筹招商工作机制,成立三大产业招商推进小组,强化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精准招商,吸收外资不断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聚。去年来,上海黄金交易所和紫金矿业合作项目、阿美亚洲区总部、士兰微集成电路、联发科技等198个产业项目落户;出台《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成功引进神州优车、瑞幸咖啡、趣店集团等企业总部。全市外资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61.5%,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中,高技术制造业均约占六成;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分别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94%和84%。

  (记者 林露虹 吴君宁)

标签:改革开放40周年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