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从1到3000,10岁的“安踏儿童”是如何做到的?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11-27 15:00
  

  11月初,安踏儿童全国最大体验店在昆明开业,这座上下两层、超千平的概念门店,在产品陈列和互动体验方面做足了功夫,令进店的顾客纷纷点赞。2008年第一家安踏儿童专卖店正式营业,截至目前安踏儿童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终端店铺。10年间从1到3000,安踏儿童是如何实现的?

  依托集团优势,安踏儿童进入第一梯队

  经过10年的发展,安踏儿童作为安踏集团旗下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儿童鞋服行业的中坚力量。据最新行业调研报告示,2018年运动童装品牌认知度增幅突出,阿迪达斯、耐克和安踏已进入第一梯队。依托安踏集团运动科学实验室,安踏儿童率先建立儿童运动数据库,掌握着儿童运动装备研发领先科技。与此同时,安踏儿童更早抢占优势市场区域,各平台渠道发展成熟,拥有着10年品牌用户积累。

  “我们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满足不同儿童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安踏儿童总裁林翔华表示,“产品理念的转变源于消费需求的变化,安踏儿童在产品设计上也会继续加强专业运动领域的科技研发。”安踏儿童品牌注重科技创新——搭载冰淳科技的酷爽系列跑步T恤、含有高分子粒子能量材质的A-FLASHFOAM安踏虫洞科技跑鞋等,均是技术领先产品。

  在跑步、篮球、足球、户外等专业运动产品之外,安踏儿童在运动生活板块有着强大的设计团队加持。目前,该品牌已经开启全球化设计,在日本、韩国等地部署设计工作室。今年秋季推出的BLANC系列,运动极简主义的时尚设计带来不少惊喜。安踏儿童曾与卡通影视推出联名产品,如热门的漫威、小黄人、Hello Kitty等系列,获得不少好评。在跨界IP的助力下,安踏儿童不仅为产品带来多元化设计,还享有粉丝经济。

  注重营销终端创新,强化消费者购物体验

  对鞋服品牌而言,终端是品牌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关键环节,安踏儿童围绕终端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似乎为业界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

  11月初,安踏儿童全国最大体验店在昆明开业,这座上下两层、超千平的概念门店在产品陈列上按“足球、篮球、跑步”等运动属性和生活时尚、婴小童等产品阵营进行分区划分,以合理规划的动线让顾客第一时间了解主力产品并快速找到所需品类;展柜、置物衣架等也均按年龄段来设计高度,方便儿童拿取喜欢的物品。此外在相应的产品区还配备了属性一致的互动体验区,满足受众在逼真使用场景中试穿商品,也为亲子家庭提供了趣味互动平台,增强顾客在终端消费场景中的沉浸感。

  林翔华表示,线下门店需要注重环境氛围、体验区设置和会员活动,为顾客带来更多实体体验。新零售大背景下,品牌门店被更多地赋予形象展示、消费者体验服务等功能。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安踏儿童一直不遗余力。目前,安踏儿童在渠道布局上与万达等大型商场达成战略合作,深入渠道布局,通过全新的设计、多样化的会员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持续品牌建设,力争5-6年成为行业龙头

  目前,儿童运动领域细分逐渐深入,针对日益细分的趋势安踏儿童通过在产品设计上加强专业运动领域的科技研发,来加深安踏儿童品牌价值观的塑造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2017年,安踏儿童推出“顽出成长”的品牌新主张,倡导通过有意思的运动收获有意义的成长,以价值观的输出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其后打造自主IP活动“顽运会”,为5-10岁儿童家庭提供沟通互动的平台,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强力情感纽带;同时、安踏儿童与麦当劳“为爱麦跑”、斯巴达勇士儿童赛、Hello Kitty Run等活动赛事强强联手,从运动、亲子互动、公益等维度出发,渗透产品力并不断加深用户心智中安踏儿童品牌烙印。

  今年,安踏儿童开创国内童装行业先河签约代言人张悦轩,通过知名小童星形象的人格化符号让消费者更加清晰了解品牌定位,增强品牌辨识度和记忆点;同时利用明星流量推动主力商品,张悦轩出镜安踏儿童Blanc系列TVC、并在运动会上体验其“酷爽系列“跑步产品。与喜欢的明星同款、跟着明星学穿搭等都为消费者带来了产品之外的分享价值,引发一系列“消费者—品牌”的联动效应。

  据悉,这一系列的营销动作在提升安踏儿童整体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作用十分明显。根据尼尔森调研数据,安踏儿童已一跃成为全国前三的童装品牌。“安踏儿童的品牌目标是经过5-6年发展,实现超过200亿的营业规模和1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龙头。”林翔华表示。

  (通讯员_田郴桥)

标签:安踏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