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姐妹乡伴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8-11-12 11:03
  

  近日,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迎来40多名特殊的访客。她们是来自福州市11支乡村基层组织的“乡伴姐妹”。向叶晶晶取经,是她们此行的目的。

  2015年,24岁的叶晶晶以返乡青年身份回到下园村,发动村庄妇女力量,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组建文娱队伍、推动在地农村产品“触电”进城。乡伴姐妹们试图在走访交流中,总结借鉴下园村妇女合力再造乡土的经验。

  今年5月,福州市妇联与本土公益组织福州市美和公益服务中心、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姐妹乡伴计划。她们的愿景是,通过一到三年的帮扶与支持,引导乡村妇女意识觉醒、能力提升与自我成长,充分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由此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眼下,已有11支基层妇女组织加入姐妹乡伴计划。

  姐姐妹妹站起来

  7月26日深夜,云霄县下河乡内龙村圆形土楼——陶淑楼二楼的大通铺上,一场6个人的卧谈会正在进行。

  当天,39岁的林益美带着5个同村姐妹,从闽侯县小箬乡大坂村,赶赴400多公里之外的内龙村,实地感受“五朵金花”的故事。

  3年前,有感于家乡现状,本土公益人士林炉生在内龙村发起公益项目——“好厝边”计划。这场社区营造实践,以修复陶淑楼为起点,并借此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其间,“五朵金花”积极响应并脱颖而出。她们开办幼儿班、治理村庄环境、成立乡村文艺队,成为内龙乡村振兴的本土力量担当。

  多年参与乡村社区营造实践的经历,让林炉生看到妇女的潜力。

  “在乡村发展中,往往鲜见妇女身影。但其实,留守村庄的妇女拥有更多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时间和精力,且更具有可持续性。”林炉生认为,乡村妇女并非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只是缺乏足够的启发与引导,以及施展才干的平台,“激发妇女的潜能,培养妇女的能力,让她们在参与和贡献中获得自尊自信及其他村民的尊重,乡村振兴需要这半边天”。

  对此,游劢感同身受。2013年,他所在的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企业基金——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并将乡村贫困妇女作为主要资助对象。在对项目复盘反思时,基金会秘书长游劢发现,比起被动地接受帮扶,乡村妇女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境遇以及周遭环境。

  如何整合政府、社会等多方资源,为有想法的乡村妇女赋能?福州市妇联、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林炉生所在的福州市美和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发起姐妹乡伴计划。

  为妇女发展赋能

  如何真正为乡村妇女发展赋能?姐妹乡伴计划采取的策略是,以村庄公共事务参与为切入点,逐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构建信心。

  为此,林炉生团队来到11个村庄,与乡伴姐妹们面对面讨论,引导她们发现各自村庄的需求点,最终以“一村一策”的形式确定每个村庄的再造计划。

  “尽管村里早已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但由于未经分类,干湿垃圾统一堆放,村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经多番讨论,林益美决定将垃圾分类作为大坂村卓玛志愿队的首发项目。在专业团队的引导下,姐妹们又按现代公益流程要求,共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书、资金预算,并明确各自分工。

  “我们引导姐妹们从团队、村民、村两委、党政、社会等五个维度评估村庄现状。”姐妹乡伴计划项目主管胡秀丽说,找到需求点后,便对村庄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前预见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制定应对方案。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推广难度超出林益美的想象。

  “尽管为每户人家都配备了专用的干湿分类垃圾桶,但要改变村民根深蒂固的习惯谈何容易。不少村民甚至指责我们多管闲事。”林益美说,为寻求村民的理解配合,志愿队的姐妹们制作垃圾分类宣传页,上门宣讲,不厌其烦地示范与展示。

  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后终端应该如何环保处理?卓玛志愿队找到姐妹乡伴计划项目组,为自己寻求专业支持。

  “我们邀请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以及农业领域的专家,入村实地考察,为大坂村妇女制定一套集中垃圾堆肥、厨余垃圾酵素制作方案。”福州市妇联发展联络部部长张立湘说,如今的大坂村,既实现垃圾不落地,同时探索出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可持续路径。

  眼下,大坂村的垃圾分类工程逐渐上了轨道。姐妹们开始畅想下一步计划——开办民宿,建设乡村图书馆,发展生态农业……

  激活乡村内生力

  在过去半年里,乡伴姐妹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乡村发展。

  闽清县白中镇攸太村密集分布着30多家陶瓷厂,外来工众多。为解决外来工子弟课余陪伴与教育问题,村民黄丽红带领姐妹们设立悠泰学堂;多年来,福清市三山镇坑边村的“爱心妈妈帮帮团”致力于关怀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空巢老人……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试验,为有志于投身乡村公共事务的妇女,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譬如如何组建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如何处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如何导入外部资源、如何进行自我学习提升等。”游劢表示。

  然而,要真正以妇女为切入点,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并不容易。

  “乡村妇女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时,囿于知识文化水平、视野、资源、观念等限制,整体还处于弱势地位,主体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弱。”林炉生认为,要突破瓶颈,一方面需要为乡村妇女提供更多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则需要帮助其构建信心、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姐妹乡伴计划选择通过社群营造的方式,为乡村妇女创造交流与互助的平台。“来自不同村庄的姐妹们组建成乡伴社群,通过线上交流、线下互访的方式,分享经验和心得,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林炉生说,良性的社群文化有助于营造出平等、信任的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下,妇女的潜能更容易得到激发,并影响村庄中的更多群体。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呼唤本土力量担当

  我们在谈及乡村人才问题时,大多惋惜城镇化进程中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进而引发乡土社会的凋敝。因此,我们常常强调青年返乡、人才回流,或者科技下乡、外部支援,却往往忽视了乡土力量的重要性。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原住民,是村庄真正的主人,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乡村振兴,需要外部助力,更需要内生动力,同频共振,方能形成合力。

  在农村人口结构中,妇女群体无疑是“潜力股”,只是受限于观念、眼界、知识、能力等因素,而缺乏施展的平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关注妇女群体,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帮扶、资助,更要发挥其潜力,培育其能力,构建其信心,让她们能够真正自我发展,平等而充分地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中。

  (记者 张辉)

标签:姐妹|乡村振兴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