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打车难大调查:什么原因让网约车不再“随叫随到”
政策门槛砍掉不少车辆
网约车发展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门槛。“目前经营门槛其实并不高,但政策门槛高,比如车型、牌照、考证等因素,都会导致网约车供给有所缩减。”一业内人士直言。
据悉,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各地在落地出台细则,有宽有严,但一线城市对于网约车的控制都较为严格。2016年11月21日,厦门出台《厦门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厦门虽然没有“京人开京车”如此高门槛,但新政规定的牌照、轴距、排量等限制,也将大量不合规车辆拒之门外,仅轴距一项要求就砍掉了不少车辆。
厦门要求车辆是闽D牌照,网约车的车型档次不低于现有主流巡游车,轴距和排量二者必须同时达标。比如,车辆轴距不低于2700毫米,发动机排量2.0,或者1.8排量且发动机功率达到110千瓦以上。
还有就是平台公司和网约车司机必须“三证”齐全。平台获得了许可证,还要驾驶员有网约车驾驶员证,车要有网约车运输证,三证齐全才能上路。
“合法网约车对车辆轴距、排量等的高门槛,对司机的高要求和高强度监管,可能使部分司机选择退出网约车服务,导致可供选择的司机及车辆出现明显减少。”一网约车平台负责人坦言。
到今年4月,厦门已对掌上行、元翔专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6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发放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并为符合准入条件的10558部车辆发放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为经考试合格的19911名驾驶员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严打之下的司机“出逃”
“我们现在都不去火车站、机场、码头。”网约车司机蔡师傅开网约车四五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厦门严查网约车,查到不符合要求的车就扣车罚款,所以宁愿不拉这些活。”
多位滴滴快车司机向记者表示,很多司机都不干了,“严查”也是原因之一。
对此,网约车平台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对司机进行一部分经济损失的补偿。当然,对非法购买账号、人车和注册信息不匹配的司机,滴滴方面是不会提供报销的。也有些司机称,如果是兼职的司机,平台也不提供报销。
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因大批量非合规车辆退场、众多司机停止接单等因素影响,乘客打车难的感受也变得更加明显。“我身边很多老乡都不干了。”来自江西的网约车司机老肖说,他们开网约车的司机有个微信群,有五六十人,现在继续开车的只有不到40人了。“有的是彻底不敢干了,有的只是在观望,等到严打风头过了再说。”
强制报废制度让司机怯步
交通执法部门查处的车辆都是不符合规定的网约车,那办理成合规的不就行了?
“说得简单,合规的车8年就强制报废,十几二十万元买的车,谁愿意这么快就报废掉。”一网约车司机说,“现在很多司机都呆家里,不出来拉活了。”
据了解,获取《网约车从业资格证》还需要将车辆使用性质变为营运性质。如此一来,车辆就将面临8年强制报废、保值率降低等问题。因此,为了避免涉嫌非法运营,不愿意变更车辆性质的车主,选择了退出。
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厦门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网约车车辆经营许可期限自《机动车行驶证》载明的初次注册之日起不超过8年。网约车车辆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
两年前,滴滴曾发布过一份《厦门市移动出行(滴滴)就业及社会发展分析报告》。滴滴大数据显示,厦门的司机就业呈现出典型的分享经济特征,平均每天在线时长在2小时以下的司机占比最大;有近3成的司机每日在线大于4小时;很多司机把开滴滴作为最重要的“第二职业”。
也就是说,厦门的滴滴司机以兼职为主。“我们开网约车只是兼职,自己的车开个十年没问题,谁愿意8年就把自己的车强制报废。与其这样,索性不开了。”市民小陈说。
除此之外,安装GPS定位,加上维护费、保险等费用都要增加,汽车性质转变成营运车辆后的成本问题,也使得整体网约车成本水涨船高。
- 滴滴给无证网约车辆派单 将面临至少1万元罚款2018/06/22
- 下月起将严查不合规网约车 “屡教不改”要加重处罚2018/06/20
- 健全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 促进网约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2018/06/05
- 厦门网约车纳入出租车考核体系 玩无人机要“持证上岗”了2018/05/3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