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小孩溺水不治身亡 暑期安全再敲警钟
昨日,鲤城交警大队一中队民警在执勤时,接到群众的求助,一名小孩不慎溺水,需要紧急送医抢救。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但孩子未抢救过来。随着夏季到来,涉水、游泳行为增多,溺水和游泳安全事故进入高发期。暑期将至,如何保障学生特别是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各方又应如何进行保障?遇到溺水又应如何进行急救呢?记者进行走访了解。
打捞人员正在搜救(网友供图)
事故 小孩不慎溺水 交警紧急救助
昨日上午9点20分左右,鲤城交警大队一中队组织警力在城西路与西街交叉口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突然,一名男子从一辆轿车跑下来,向执勤的交警求助,他们是附近工地的工人,他们的小孩不慎溺水,需要赶紧送医抢救,需要交警的帮助。接到男子的求助后,民警立即组织警车护送小孩,并通过对讲机上报指挥中心调度沿路红绿灯。警车以最快的速度将小孩送往医院抢救,但小孩未抢救过来。
一到夏季,溺水事故就成为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6月17日下午,因为手中玩耍的乒乓球不小心滑入一旁的水库,湖北宜昌一名11岁男孩下水捡球,不慎落水。另一名14岁男孩试图营救小伙伴,也不慎落水,最后两人均溺亡。17日下午,黑龙江省佳木斯桦川县悦来镇汶澄村江段,有3名孩子不幸溺水身亡。
防范 需多方面教育监管 家长要有安全意识
夏季溺水事故高发,如何预防孩子溺水,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和监管。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早在今年4月份,该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工作措施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个学校积极利用泉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在线防溺水安全教育。此外,通知还要求再次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一次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工作大家谈活动。要特别做好6-14岁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范学生溺水和水域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临近暑假,教育局还就防范学生溺水事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期末和暑假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学校的安全教育固然不可少,但家长的安全意识更为关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会再三强调,不断进行安全教育,个别家长因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或者因安全意识淡薄,放任孩子到不安全的环境中去玩耍,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提醒 要远离危险水域 勿盲目下水救人
据悉,发生溺亡的孩子下水大多是为了游泳、过河、摸鱼、捉虾、挖螺。他们多懂一些水性,但未系统性学习过游泳,因年龄原因,力量、经验、技巧都不足,在水中出现意外后,自救能力差。除了贪玩下水外,孩子在水边玩耍时不慎失足,也是溺水一大原因。这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对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贪玩流连水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孩子溺水?溺水后又应如何展开急救呢?
在日常生活中,要禁止孩子私自或结伴去野外水域玩水或捉鱼虾等;不要让幼儿脱离监护视线单独在泳池玩水;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游泳馆游泳;未成年人参与水上游乐项目,必须有成年人带领;乘坐观赏船、游船等,务必要穿好救生衣;如要上下船,要遵守秩序,不要在船上打闹、戏水,以免落入水中;如果遇到同伴溺水,不要盲目下水救人,要及时大声呼救并拨打110。
万一发生溺水,要做好急救措施,先清理呼吸道异物,随后立即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并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记者 黄枫)
相关新闻
相约河里捕鱼 两人溺水身亡
25日中午,安溪参内一工厂4名工友相约到河里捕鱼,不料尚未张网便发生意外:一人下水试探河水深浅,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河中,另一位工友下河施救,双双溺水身亡。
据参内派出所民警介绍,这4名工人在附近一家砖厂打工,其中3个是云南昭通人,均为亲戚关系,1个是四川人。溺水的两名工人均姓王,是堂兄弟,他们的父母也都在同一个厂上班。当天中午工厂停电,王某等4人就相约携带一张渔网、一个轮胎到位于茶博汇正大门前的大龙湖捕鱼。到达河边后,他们抛下轮胎,准备让一个人乘轮胎到外面试探河水的深浅,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水域水很深,水下暗流汹涌,轮胎扔出去几次都被水冲了回来。于是,王某自告奋勇下水,当他游到离岸边约15米的水面时由于水性不佳而体力不支,想游回岸上时已无能为力了,开始在水面上挣扎呼救。其堂哥见状慌忙下水施救,不料救人不成,反而被堂弟拉入水中……
接到报警后,参内派出所民警、安溪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搜救,救援人员在事发地点反复下水打捞但一直没有捞到。直到下午4点多,请来专业打捞队才将两名溺水人员的尸体打捞上岸。
(记者 罗剑生 吴志明)
- 咱厝兵哥叶芳强救人身影火遍全国2018/06/22
-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公益讲座走进深沪校园2018/06/03
- 晋江市学校交通和防溺水安全教育周昨日启动2018/05/15
- 晋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暨青少年儿童防溺水活动2018/05/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