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碰瓷!男子1年内先后在晋江11家公司辞职 再索赔加班费
职业劳务碰瓷 一年换11家公司
聂某为索加班工资,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法院认定其行为是恶意诉讼
47岁的贵州人聂某先后在11家公司担任驾驶员,每家公司任职短则3天,长的有33天。每次辞职后,他就向晋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原“东家”支付加班工资。晋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后,聂某对其中8份仲裁裁决不服,并向晋江法院提起诉讼。在近期一起诉讼中,晋江法院认定聂某的行为是滥用诉权、恶意诉讼,属于“职业劳务碰瓷”,驳回了其诉讼要求,聂某上诉后,泉州中院二审同意一审法院裁判意见。昨日,晋江法院通报了该起案件情况。
【案情回顾】
协议约定加班不定时 离职后申请劳动仲裁
去年3月29日,聂某与福建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口头协议,该公司聘任聂某为货车驾驶员,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月薪4500元。试用期结束后,月薪为5000元,每月没有休息,加班不定时。第二天,聂某就开始在该公司上班。不料,上班33天后,聂某却在当年5月3日,在未请假的情况下,自行脱岗,导致该公司当日未能向客户送货。当天,该公司由此与聂某解除合同,并按照每天150元,结算33天的工资共计4950元给他。
5月8日,聂某向晋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认为该公司应支付其去年3月30日至5月3日工资差额1278元、加班工资640元、休息日加班工资差额3584元、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差额1562元、缴纳社会保险及至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工资。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书,对聂某申请不予支持。聂某不服,向晋江法院提出诉讼。
公司指其恶意诈骗 法院认定其恶意诉讼
经过审理,被告公司辩称,聂某的月工资4500元已包含晋江市最低工资标准及每月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及加班费。而且,聂某在工作期间不认真负责,多次脱岗,不能履行工作职责。去年5月3日,公司便与其解除劳务关系。而且,该公司还称,聂某此前就与多家公司发生类似纠纷。
晋江法院经审理查明:聂某在2016年6月22日至2017年7月6日间,先后在泉州市某物流有限公司、晋江某货物服务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担任货车驾驶员。但是,他在每家公司的任职期限,最短3天,最长33天,大部分在10天左右。解除劳动关系后,聂某先后11次均以未支付工作日及休息日加班工资等为由,向晋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这11家公司支付加班工资。晋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后,聂某对其中8份仲裁裁决不服,并向晋江法院提起诉讼。
晋江法院经审查认为,聂某作为驾驶员,应该知道驾驶员的工作时间是不固定的这个特点,本该在应聘时事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好这个问题,在取得一致意见时才接受聘用。相反,聂某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制造纠纷,扰乱驾驶员劳动力市场。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聂某以相同或类似的事由申请仲裁11次,提起诉讼8次,严重消耗行政资源、挤占司法资源,扰乱正常诉讼秩序,其行为应认定是滥用诉权、恶意诉讼行为,故本案不属晋江法院民事管辖范畴。晋江法院驳回聂某的起诉,二审法院近期同意该裁判意见。
【法官说法】
聂某行为属于“职业劳务碰瓷” 企业可保留证据报警
晋江法院法官表示,本案中,聂某短期内多次向劳动仲裁委及法院提起诉讼,其行为属于“职业劳务碰瓷”,因此该起案件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法官介绍,“职业碰瓷”引发的诉讼,其负面影响严重。对职业碰瓷人而言,其主观不是诚实工作,主观上存在故意不作为或乱作为;从职业碰瓷效果来看,劳动者虽可维护自己的权利,迫使企业规范管理,但职业碰瓷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及损害企业利益;从职业碰瓷人的目的来看,其动机并非为了净化市场,而是利用赔偿为自身牟利,或借机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更有甚者针对该法律漏洞,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我们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
法官表示,本案中,劳动者短时间内屡次起诉企业,以企业管理不规范,谋求自身不当利益,违背诚实信用。劳动者是瞄准法律漏洞,屡次对企业进行劳务碰瓷。法院采取诚实信用原则来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驳回其诉讼。
“《劳动合同法》对公司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工人维权意识,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让一些‘有心之人’玩起‘职业劳务碰瓷’。”法官认为,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扰乱劳动力市场,不应得到法律保护。若企业遇到此类情形,应保留相应证据,主动报警,寻求法律帮助。另外,执法机关也会对该类案件进行串并案,严厉打击职业劳务碰瓷现象,维护市场公平合法秩序。
(记者 林天真 通讯员 丁盛立 尤燕玲)
- 日财务次官因性骚扰疑云引咎辞职 安倍政权或遭打击2018/04/23
- 缅甸总统吴廷觉辞职2018/03/21
- 司机辞职后邀人绑架前公司的董事长 劫走46.4万2018/02/11
- 南非总统祖马同意有条件辞职 国情咨文演说被延后2018/02/0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