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2017年度“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 磁灶洋宅村李锦成上榜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02-08 08:37
  

  晋江新闻网2月8日讯 日前,省农业厅组织开展征集全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活动,经筛选审核,全省100名新型职业农民入选2017年度“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其中,来自磁灶镇洋宅村的“全国种粮大户”李锦成榜上有名,是晋江唯一一位入选的农民。

  “不把自己看低 我们就不低”

  昨日,记者来到磁灶镇洋宅村李锦成家中,看到客厅墙上大大小小的证书和照片,才知道眼前这位看起来低调朴实的农民和他的农场,原来,曾获得这么多荣誉:全国种粮大户、福建省家庭农场示范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晋江市农村技术协会副会长、晋江市农业种植业协会副会长……今后,李锦成又多了一项荣誉——2017年度“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

  “其实我们农民很容易满足,这些荣誉,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让我们以后工作起来更有奔头。”李锦成虽然已经51岁,但是通过和他交谈,发现他的言行举止像年轻人,散发着一股韧性和自信。他坦言,淳朴勤劳的农民处于社会底层,虽然很辛苦,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看低了,“不把自己看低,我们就不低。”

  正是这样的骨气和信念,曾经做过交通运输经营、当过村主任的他,才会在村里农民纷纷弃农从商,许多农田出现“抛荒”现象之时,多次向村里提出走土地流转承包经营道路,并在2013年注册成立了晋江市磁灶镇李锦成农场,开始走上发展农场的路子。

  如今,李锦成农场已形成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在洋宅、前尾和内坑后坑村种有636亩农田,主要种植水稻、马铃薯、西兰花、包菜等农作物。农场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生产经营模式,正逐步向农业示范化、规模化农场发展。

  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

  致力发展现代农业

  多年来,李锦成致力于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积极应用新品种、新设备,不断把农场推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实地应用试种试验,如良种、农药、肥料、机具等新技术示范,取得喜人的成绩。

  “我认为要有新观念,脑袋瓜要装得进新东西,才能创新,才算得上是‘新型职业农民’。”李锦成笑称,虽然自己小学没毕业,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是一个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新”农民。

  “我刚做农业那会儿,那些老农经常说我啥都不懂还指手画脚。”李锦成却不以为然。他说,老一辈传下来的很多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不能照搬,不能守旧。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只要举办培训会,他都一场不落。

  “我不是去应付的,我是真正想带技术回来的。”他说,如果不是政府搭建这么好的平台,作为普通农民,怎么可能有机会和农业专家对话交流,所以他倍加珍惜每次培训机会,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只要能用的我就用”。

  去年10月,李锦成成立的晋江市绿新农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共建成立专家工作站,开辟校地合作新模式。目前,专家工作站正积极对接“两减一增(减农药、减化肥、增产量)”水稻种植项目,尽可能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

  晋江市共有

  152位“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从晋江市农业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2017年农业厅组织开展了征集全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活动。近日,在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筛选审核,确定晋江市李锦成等100名“技术水平高、生产或服务规模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入选2017年度“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

  那么,何为新型职业农民?晋江市农业局高级经济师林铮葵介绍,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主要从学历水平、种养殖规模、从业年限、带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他告诉记者,去年晋江市农业局共分类开展了六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19人,认定152人。李锦成则是晋江首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理念、经营管理、专业技能或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记者_沈茜 文图)

标签:新型职业农民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