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三院旧址将辟建小山丛竹公园 2019年年底投入使用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8-01-03 09:09
  

  编者按

  2017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是“城市双修”重点区域。2017年9月,泉州市出台《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在古城范围全面启动“七个一”工程,即一园(小山丛竹公园)、一区(龙头山片区)、一河(八卦沟)、一街(西街)、一路(中山路)、一厝(老范志大厝)、一站(旧车站)。

  核心提示

  泉州市第三医院从鲤城区开元街道模范巷迁往泉州台商投资区后,旧址大门紧闭,院内的“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遗址、欧阳詹祠堂、弘一法师圆寂处等文史古迹,也暂不对外开放。对此,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整合三院旧址内的文史古迹,打造多元文化休闲中心,重现人文胜迹,再添古城魅力。

  一对上海夫妇寻访弘一法师足迹慕名而来

  当年的温陵养老院,弘一法师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就在此度过

  现场走访

   史迹深藏小巷旧院 上海游客难寻觅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三院旧址,大门紧闭。经过与保安的一番沟通,记者终于进入院内。

  门诊楼旁立着一块略显沧桑的石牌坊,牌坊前有块石碑。通过扫描石牌坊后面的泉州语音导游二维码,记者了解到,这就是当年“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的遗址。石碑是泉州市人民政府1984年在这里立的,碑上载: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后人思恩,即在其“种竹建亭讲学其中”之处以朱熹手书刻石、立坊以纪。

  在“小山丛竹”石碑几步之外,有三间名曰“晚晴室”的老屋,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驻锡泉州的最后居所。弘一法师独爱夕阳,常对夕阳冥思,自号“晚晴老人”,因而三间老屋也被称为“晚晴室”。

  在门诊楼墙壁上,贴着一个泉州语音导游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原来门诊楼是在欧阳詹祠堂旧址建起来的。据语音导游介绍,欧阳詹祠堂又名不二堂,厅堂上方原悬后人集欧阳詹字而制成的“不二”巨匾,楷书,黑底白字。“文革”期间,欧阳詹祠堂被彻底破坏。如今,“不二”巨匾与一方形供桌,收藏于泉州府文庙。

  这时,保安带着一对老夫妇走进院内,对记者说:“这两位老人来自上海,慕名而来,刚好你们在,我就让他们进来了。”两位老人走到“晚晴室”前,颇为激动,不停用手机拍照。老伯告诉记者,他姓姚,今年65岁,带着老伴一起来泉州寻访弘一法师的足迹。“这是我们第三次来泉州,三次都是为弘一法师而来。”姚老伯说,第一次来泉,他们去了开元寺、承天寺,第二次去了清源山,第三次他们来到“晚晴室”。

  “太难找了!”姚老伯坦言,他们根据网上搜索的信息和周边市民的指路,寻觅了许久,才找到这个地方。姚太太补充道:“如果以后这里能敞开大门,对公众开放,那该多好啊。”

  姚老伯还建议,如果以后这些史迹能对外开放,应该在现场发放一些相关的宣传资料,并安排一些讲解员,“好好呈现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将为魅力泉州古城增添一份厚实的历史文化积淀”。

  代表委员建议

   打造休闲文化公园 增加古城文化内涵

  “大师风范,高山仰止。”市人大代表、安溪县作家协会主席、安溪县文化馆副馆长许素彬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景仰弘一法师,多次到开元寺、承天寺、净峰寺、杭州虎跑寺,追寻大师踪迹。“泉州多处留有大师遗迹,在大师圆寂之处‘小山丛竹’建造多元宗教文化休闲公园,有利于增加古城的文化内涵。”

  市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法一认为,“小山丛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泉州的“老八景”,也是泉州难得的一处人文景观。历代名人多于此读书讲学,影响深远。“小山丛竹如果能规划为文化公园,对泉州来说是一张很好的文化名片,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休闲的好去处。此外,弘一大师圆寂于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大师不仅是律宗祖师,而且其音乐、篆刻、书法造诣对后人也影响巨大,泉州若能善用弘一大师的这些文化遗存,对于宣传好千年古城会有很大帮助。”

  部门回应

   辟建小山丛竹公园 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去年9月,泉州市出台《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在古城范围全面启动12项修复计划和“七个一”工程。

  政府牵头主导,“古城双修”实施古城风貌保护、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古城基础设施提升、古城旅游提升、古城家园共造、古城业态活化等六大工程,修复古城水系、修复绿化系统、修复交通环境等12项修复计划,重点推进一园、一区、一河、一街、一路、一厝、一站等项目。其中,“一园”即将三院旧址辟建为小山丛竹公园,同时整合崇福寺、城隍庙等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的多元宗教文化休闲区。

  目前,“古城双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小山丛竹公园项目计划2019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并投入使用。

  (记者 许雅玲 吴宗宝 文/图)

标签:城市双修|文化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