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从国家“钱袋子”看2018年百姓新实惠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12-29 11:04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从国家“钱袋子”看2018年百姓新实惠

  “坚决托住基本民生需求的底”“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财政部部长肖捷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部署2018年财政工作,言谈间释放出新一年国家“钱袋子”增进民生福祉诸多新看点。

   保障基本民生:多做“雪中送炭”工作

  一边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一边是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如何花好财政资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肖捷在会上强调,财政做好民生工作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兜底线,坚决托住基本民生需求的底,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明年教育仍是发展重点。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职工等多渠道就业创业,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部分地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加强对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的兜底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双双加强。

  巩固破除以药养医成果,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大范围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此次会议释放的诸多举措,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完善制度政策,旨在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精准”花钱补短板

  扶贫最牵动人心。在前期脱贫成效基础上,财政资金如何助力啃下剩余的硬骨头?

  此次会议明确,花好财政扶贫资金,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地方财政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教育等方面转移支付和中央基建投资,也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另一方面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此外,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用途,加快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22.7%,在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鼓励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支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推开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污染防治:“真金白银”护生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的一年,政府“真金白银”如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强调,为打好明年“蓝天保卫战”,财政部门将重点支持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开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发展清洁能源。

  此外,在财政资金支持下,明年我国还将加快水污染防治,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并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

  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财政资金支持下,明年我们将迎来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区域协调发展: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被列为明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财政支出明年有何新动向?

  此次会议明确,财政将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加快实施“三大战略”。

  “明年要继续增加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领域专项转移支付也要体现加大对发展薄弱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肖捷说,省级财政要进一步下沉财力,增强省以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数据显示,五年来,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断优化,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56.7%提高至62%,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20项左右减少到76项。

  此外,明年将落实相关规划要求,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支持。推动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发挥优势、更好发展。

  (记者 韩洁、郁琼源、申铖)

标签:钱袋子|民生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