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十大“民生红包”温暖你我他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7-12-29 09:42
  

  如果说“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古人关于幸福的朴素定义,那么如今,在上述关键词当中,再加上病有所医和安居乐业,也许这些就是老百姓在实现“美好生活”过程中,想要实现的民生“小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7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这一年,泉州的十大“民生红包”中,不论是精准扶贫、民生补短板、山线水线建设、城市景观提升,还是城市“双修”、河长制、“放管服”改革等内容,都在点滴改变中,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感。

  泉州市部分地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培训+吸纳就业”技能扶贫模式,结合贫困户就业意向,提升贫困户技能水平,让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致富。(陈晓东 摄)

  全市267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制,沿线河水变清变美。图为永春县生态水系建设石鼓实验段成片的石滩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康庆平 摄)

  今年以来,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办事效率不断得到提升。项目审批“瘦身”,群众办事提速。(林劲峰 摄)

  厦沙高速公路德化段通车,让德化县、安溪县多个乡镇告别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张九强 摄)

   1、精准扶贫

   年底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紧紧围绕2017年全市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收入达到市定贫困线以上、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这一目标,泉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泉州今年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落实攻坚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追究。同时,加大力度推进造福工程、小额信贷、雨露计划、山海协作、资金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要想稳定脱贫,须得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在产业扶贫上,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国定、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项目;在稳定脱贫上,为全市64568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每人最高补助6万元。

  发挥泉州民营企业、海外侨亲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响应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在内的“三百工程”,全市854家企业、近百家商会结对帮扶473个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1889个,落实帮扶资金1.15亿元,帮扶群众达1.2万人。

   2、补短板

   “四心工程”与“XIN行动”双管齐下

  今年以来,不论是针对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四大领域补短板,推出教育舒心、卫生与健康暖心、养老贴心和民生基础设施安心的“四心工程”,还是“泉州XIN行动”首批关于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内沟河整治提升、城区部分集贸市场提升改造等十个项目,都十分引人注目。

  今年,泉州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提高覆盖率,目前全市计划新扩建的30所幼儿园已全部动工建设,107个中小学幼儿园工程包全部开工。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迎来空前盛况,市第一医院新院二期计划投资6亿元,是多年来市本级财政直接投资最大的医院项目;泉州颐和医院则是目前台湾地区在大陆投建的最大医院项目;已开工的市老年医院项目则将填补泉州市公立医院在老年专科方面的空白。

  此外,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幅5.5%;中心市区约40条主干道基本完成沥青化改造;智慧排水防涝系统启用,可实时监控积水点情况;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也已启动。

   3、城市“双修”

   古城试点项目陆续展开

  今年3月,泉州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之一,古城6.41平方公里区域是城市“双修”的重点区域。

  11月启动的老城区金鱼巷“空间微改造”项目引人关注。项目由中国美院设计方案,通过恢复老石板条铺地,见缝插针引入绿化,设置传统老石器物件等方式,活化老城街巷,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形成记忆叠加。金鱼巷的改造,是古城“双修”的缩影,市区西街东段综合整治、中山路提升、古城管线提升、社区营造活动、古城业态提升等一系列项目,或在紧张制订方案、进行前期规划,或已着手开动,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古城“留形、留神、留人”,“见人、见物、见生活”。

   4、河长制

   全省率先实施全市河流全部落实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河道清障,岸线整治,身边的河水变清变美了!”这是今年以来,许多市民对河长制的由衷之言。泉州市河长办今年挂牌成立,泉州市成为全省实施河长制的第一个设区市,全市267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市级、12个县(市、区)和155个乡镇均设立河长办,1503个行政村落实河道专管员。

  丰泽的23处内沟河排污口截污完成改造,晋江打造泉州湾河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南安建立河道健康“病历卡”,逐河订制“特色处方”……水清岸绿、水鸟飞翔、一叶扁舟缓缓驶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野趣,正逐渐回归,装点着泉州的都市与乡村。

   5、“放管服”改革

   市场主体总量较2014年翻一番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主动靠前服务。”“将麻烦留给审批机关,把便利留给申请人。”泉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作出的承诺掷地有声。近三年来,泉州市场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市场主体总量较2014年翻了一番。

  在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个体工商户注销企业,只需带上身份证,交一份建议注销登记申请书即可轻松办理。这是今年泉州推出的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制度,通过这一举措,将市场退出制度的改革红利,进一步向个体工商户延伸。

  近年来,不论是采取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精简审批前置条件、简化投资审批流程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减权放权的力度,还是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步伐,探索“五证合一”“集群注册”等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抑或是着眼规范审批自由裁量权,大力开展审批事项申报材料“瘦身”工作,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泉州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跑出了速度,做出了实绩。

   6、山线水线

   市区慢线环线呼之欲出

  今年以来,中心市区市民家门口的山线水线绿道,时常刷爆微信朋友圈。不论是年初的全市首条夜光慢道,还是年底的玻璃栈道,抑或是不断丰富的亲水公园,都让人在快节奏工作之余,享受到慢生活的乐趣。

  11月,市区大坪山和桃花山之间大约4公里长的山线绿道示范段开放,人们或是步行赏景,或是骑车健身。被喻为“最美绿道”的示范段,颜值还将继续升级,计划在有条件的绿道沿线两侧各种植三四十米宽的片花片林,打造缤纷灿烂的花海,并在沿途建设成功驿站、云麓花园、桃源茶谷三个景观节点。

  沿着晋江北岸行走,一路赏草长莺飞,看潮起潮落。这样的诗意画面,随着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泉州·北滨江公园(即绿道水线)的推进,已进入市民日常生活。北滨江公园于2013年启动试验段建设,21.5公里长的亲水慢道,目前已基本串点成线。更为可期的是,当山线水线绿道全线建成后,其所构成的泉州市区慢线环线,将成为一道道独特的景观走廊。

   7、城市景观

   30公里环城路光影璀璨

  今年以来,随着夜景提升工程和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的大力推进,走在中心市区各条主干道上,细心的人们发现,街边的不少挡土围墙不见了,一个个“口袋公园”精致装点着临街路口;道旁的绿化带更加密集了,花红柳绿,让人有四季如春之感;入夜后,城市道路绿化带、沿街立面上亮起的华灯,令人恍若置身不夜城。

  今年年初,当中心市区刺桐路以“刺桐之光”为主题的夜景提升工程亮灯后,夜间的刺桐路犹如一条发光的长龙。

  中心市区进出城通道串联着滨江等主要城市景观要素。下半年,旨在丰富市区进出城通道景观的夜景提升工程火热推进,起于城市北面的泉州动车站,止于城市东面的沈海高速入口,这条长约30公里的环城路,如今光影璀璨,展现出城市新形象。

  中心市区进出城道路不仅越夜越美丽,也愈加花团锦簇。针对中心市区进出城道路所进行的整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8月完工,利用原有地势构造生态湿地,移除长势不良的植被,种植枝繁叶茂的树木、花色鲜艳的植株,使道路处处皆成景观。不仅如此,今秋实施的29个绿化提升项目中,21个项目已完工,其余8个项目正抓紧进行前期工作,春节前也可望完工。

   8、交通网络

   多地乡镇迎来高速新纪元

  要致富,先修路。今年以来,在不断完善的路网图上,泉州交通的一纵一横都显得浓墨重彩。

  9月,福厦客专铁路全线开工,泉州境内线路长99.1公里,新建泉港和泉州南两个站点。这是构建福建省高速铁路框架和东南沿海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桥梁和纽带。该项目在泉州境内的海域线路中,正在建设的泉州湾特大桥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

  12月,贯通泉州南北的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国宝互通至三明沙县段通车运营,意味着厦沙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泉州新增一条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大动脉。德化县的国宝、赤水、上涌、汤头、桂阳,安溪县的金谷、蓬莱等乡镇,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不仅如此,正在建设的泉厦漳城市联盟高速公路泉州段,是泉州环城高速“大环”的最后一个“成员”。建成后,将使南安石井和晋江东石、安海、永和等乡镇进一步融入泉州环湾都市圈。其控制性工程——安海湾特大桥,不仅横跨晋江东石镇与南安石井镇之间的安海湾,建成后,也将是泉州又一座跨海大桥。中心市区“田”字形快速路网的“最后一横”——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及两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已超序时进度。

   9、古城发展

   限行与“畅行”打造古城慢旅

  今年国庆中秋迎来8天长假,限行后的中心市区西街迎来首个旅游黄金周,人流量突破40万人次。10月9日起,西街东段进入常态化限行,古老的文化得以进一步彰显,以西街为代表的古城街巷休闲游升温,也成为必然趋势。

  西街限行是打造古城慢旅的缩影。古城慢旅,概括起来就是“行简、住优、食美、慢生活”。考虑古城交通容量有限,以及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行简”是必然选择。推进公交网络优化,配套发展社区公交、公共自行车、慢行等交通系统,取得打通古城“毛细血管”、提高通透性等效果。

  继今年年初在全省率先推出块状公交,并投入30辆被亲切称作“小白”的电瓶车之后,泉州年底又投入100辆“小白二代”,营运范围进一步扩大,区域名称也从“古城1区”变更为“古城区”,让市区更“畅行”。

   10、百姓书房

   开启城市“悦”读新章

  致力于为市民打造“15分钟阅读圈”,继去年的24小时街区借阅机、今年年初的少儿图书馆之后,泉州推出阅读新模式——环境幽雅的“百姓书房”。

  位于中心市区的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和泉州迎宾馆两个“百姓书房”,纳入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采用自助服务模式。每个“百姓书房”按照0.5万至2万册藏书量设计,设计理念体现着人文关怀:既是一处面向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又能让人感受到如自家书房般的安静温馨。

  在泉港和石狮,一个个“百姓书房”陆续与读者见面,开启泉州人的“悦”读新篇章。

  (记者 蔡紫旻)

标签:民生红包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