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刷脸取款不安全? 体验:想多了 不是直接吐钱
刷脸正深入国人的生活。近期,国内多家银行上线了ATM机“刷脸取款”功能。那么,“刷脸取款”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安全性又如何?中新网实地进行了探访。
体验——半分钟即可取款
中新网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在部分城市和网点上线ATM机“刷脸取款”功能,引发关注。
民众体验ATM机“刷脸取款”功能。中新网记者李金磊摄
那么,“刷脸取款”到底该怎样操作?又是种什么体验?中新网来到北京一家银行的营业网点,目前该网点已配备一台具“刷脸取款”功能的ATM机。
在ATM机上点击“刷脸取款”按钮后,进入人脸识别界面,提示取款人正视摄像头,露出额头、免冠、面部无遮挡,并与摄像头保持50CM内距离。
中新网发现,脸部识别非常迅速,只有1-2秒的时间,刷脸完成后,即要求取款人输入身份证号或手机号,最后再输入取款密码进入账户选择页面。选择账户后,即可取款,整个过程半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那么当取款人佩戴帽子、墨镜时能刷脸成功吗?当取款人先后尝试佩戴帽子和墨镜,刷脸时均显示无法识别。
需要单独开通吗?有没有限额?
对于刷脸取款功能是否需要单独进行开通的问题,农业银行客服人员告诉中新网,“刷脸取款”无需开通;而招商银行客服人员表示,这一功能需要开通,流程为登陆手机银行,点击“我的”-“全部”,在“助手”中点击“ATM刷脸取款”,即可开通。
此外,“刷脸取款”存在额度限制。招商银行当日单卡累计取款限额为3000元;农行为每日单笔不超过3000元,日累计不超过10000元,且单日不超过5次。
调查——民众如何看待“刷脸取款”?
那么,对于这一无需插银行卡就可取款的方便功能,民众是持什么态度呢?
白领王女士在初次听说这一功能时,向中新网表达了她的担忧:“这个事情很危险,万一被绑架,直接带过去刷脸就行了都不用逼着说密码。”
还有人并不清楚“刷脸取款”的流程,以为仍需插入银行卡。也有人也像王女士这样,误以为无需输入其他信息,刷一下脸就能取钱。
实地体验后可以发现,其实,“刷脸取款”无需插入银行卡,但在脸部识别后,仍需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及取款密码方可取钱,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刷脸就能取款。
探讨——“刷脸取款”安全吗?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分析专家邱学侃告诉中新网,“刷脸取款”采用的是人脸比对技术,即对比取款机前的人脸和系统中用户身份证注册的人脸是否为同一人,比对前要保证摄像头前的人脸是真实有效的,即活体检测。
关于“刷脸取款”是否安全,相关银行对媒体称,该技术安全,可完全抵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面具攻击,识别准确率高。
不过,不少人依然担心,类似3D面具等技术仍有可能攻破这一技术。邱学侃则强调,“刷脸取款”并不是刷了脸就能取款,而是先刷脸加输入手机号进行身份比对,然后再输入密码才能取钱。因此刷脸起到的作用是替代实体银行卡片,而取款的安全性主要仍是通过密码保证,关键还是保证取款密码不泄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黄迪表示,每一个技术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高科技技术都是同时存在“攻”和“防”。对于任何科技来说,各种意图的攻击是一直存在的,系统在受到威胁以后,会根据攻击提出一些应急的预案,“攻”和“防”可以说是在共同进步。
延伸——“刷脸”已深入国人生活
观察可见,刷脸,目前已深入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解锁手机、开启门禁、进站、点餐等。
据媒体报道,山东大学在学生宿舍楼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学生即使没带校园卡,也能进出宿舍,且女生化妆或卸妆均能被识别。
一些火车站也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乘客可刷脸进站,如广州南站、兰州火车站、北京西站。以北京西站为例,其北广场进站通道启用了“刷脸进站”,旅客只需按提示将二代身份证和蓝色磁卡车票放置好,保持面部正对摄像头稍作停留进行识别,票证人相符,即可通过。
“刷脸点餐”也开始流行。支付宝在杭州一家餐厅推出“刷脸支付”服务,用户开通该项功能后只需绑定手机号,通过支付平台“刷脸”即可完成交易,再也无须担心付款时手机没电或者忘带的尴尬。
此外,还有“刷脸考勤”、“刷脸住宿”、苹果手机的刷脸解锁等……
在美国权威科学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刷脸支付”入榜。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脸识别不断向前进步,效果的改善、硬件成本的降低,会使得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王佳昕李金磊)
- 彩打人脸照片10秒解锁手机 你的"脸"还安全吗?2017/11/07
- 厦门首家无人值守便利店正式投入运营 刷掌+刷脸购物更智能2017/10/30
- 刷脸取款机现身泉州 取500元以下无需输密码2017/10/30
- 厦门公积金查询进入“刷脸”时代 市民可下APP认证身份2017/09/2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