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外卖平台抽成高 餐饮店另起炉灶能否“吃得开”?

www.ijjnews.com   福州晚报  2017-11-07 11:32
  

  外卖行业快速发展,有的商家却有点失落,因为外卖平台对餐饮企业的抽成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餐饮店转而发展外带(即由消费者网络预约后自己到店取餐),希望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外带常见的模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打包”,而现在餐饮店推出的外带则是商家的主营业务,店内一般不设堂食区域,只有柜台和操作间,布局完全围绕“外带”进行设置,为了拓展客源,商家和消费者大量使用微信和网络预订方式。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外带模式要想让消费者接受并成为市场主流,能否让利给选择外带的消费者或是成败关键。

  外卖平台抽成

  挤占商家利润

  “看起来生意很红火,但其实赚不到多少钱,因为外卖的成本变高了。”昨日,在建新南路附近开餐馆的庄宇欣告诉记者,由于部分消费者已初步形成点外卖的就餐习惯,现在多数的餐饮外卖平台都取消了对餐饮企业的补贴,并开始收取高额的抽成,中小餐饮企业的成本大增。

  “部分平台对我们按菜品价格20%到25%的比例收取提成。”小庄说,随着外卖平台抽成比例和外送费用的提高,现在这部分费用已经占餐食成本的15%到20%,而商家自身的利润仅剩5%到7%。

  外卖配送费用增加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压力。不少消费者表示,一些套餐如果在店里吃,一般花费20元左右,而如果通过外卖平台送餐,就要多花十几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宁可多走几步到店里吃”。

  记者调查发现,外卖成本增加对中小餐饮企业的影响最大,因为大型餐饮企业有自己的流量入口和固定的消费人群,在与外卖平台的谈判中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中小餐饮企业发展外卖业务只能通过现有的外卖平台,话语权也被平台控制,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的相关决定。

  商家发力“外带”

  降成本拓市场

  尽管外卖给中小餐饮企业带来经营压力,但这毕竟已成趋势,且减少在店消费人数也可以缩减店面面积降低租金成本。为增加收入来源,福州不少商家动起了发展“外带”的念头。

  记者昨日在湖东路看到,这里有部分西式餐饮店,实行的就是外带模式。和传统提供打包服务的餐饮店不同,这类餐饮店的面积很小,没有堂食区,只有柜台和操作间,消费者到店点完餐之后就可将食物带走。

  一名开展外带业务的商家告诉记者,起初他们这么做是因为租不到足够大的店面,就全力做外带。没想到随着形势的变化,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接受度也高,周边很多商家也开始效仿。从目前的情况看,外带的销量已经占总销量的两成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福州不少餐饮店都推出了外带业务,涵盖的品类包括中西快餐、简餐、家常菜等。在取餐方式方面,出现了用微信预约取餐和到店现选自带两种方式,有的商家还设计了专用外带保温包装,并推出各种优惠活动鼓励消费者外带食物。这些餐饮店要么位于繁华热闹的商圈和商务区,如五四路和湖东路,面向附近赶时间的白领;要么位于大型的居民区,如五四北片区的部分大型住宅聚集区内,面向不想在家做饭的居民。

  记者采访获悉,与堂食和外卖相比,外带的确是一种低成本、高回馈的经营模式。从多数餐饮商家的情况看,发展外带业务可以省去15%到20%的外卖平台收费,减少5%的服务人员管理费,降低20%的门店租金成本,总成本降低约四成,这些节约的成本可以用在提升服务和食品品质上,从而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要想发展壮大

  面临不少困难

  商家推广外带也面临不少困难。

  福建省餐饮烹饪协会相关人士说,餐饮店不能简单地将外卖改为外带。外带一般面向“顺路客流”或者意向较强烈的客户,为留住这部分客群,需要在价格方面进行让利。但是,现在部分餐饮店做外带,并没有把不通过外卖平台节省下来的费用让利给消费者,价格同堂食价格没有区别,品质、品相甚至和堂食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在互联网订餐方面,外带与外卖的便利性等方面相差甚远。因此,要推广外带,餐饮企业就要设置专门的外带订餐、结算系统,以及取餐窗口、独立的质量标准体系等。

  此外,外带产品的品质、消费者时间成本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当等餐的消费者超过两个人时,再进店的消费者继续等待的可能性极小,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信息系统提前预约的方式解决。

  因此,在行业专家看来,虽然发展外带大有前景,但在现有“单打独斗”为主的环境下,外带想要发展壮大仍然受到不少制约。

  (记者 江海)

标签:外卖|抽成
稿源: 福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